3月23日,记者从安徽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获悉,近日全省装配式建筑“好房子”设计建造一体化应用场景观摩暨技术交流大会在合肥举办。今后,安徽将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以及智能化应用,精心设计建造更多老百姓满意的装配式好房子,打造形成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集群。
像造汽车一样建好房子
随着智能建造水平的提升,安徽加快了“像造汽车一样建好房子”的步伐。
承寓·桐华里项目位于龙川路与桐城南路交会处,是由合肥安居集团打造、安徽同济集团承建的全国首个保障性智慧租赁住宅。3月20日,这里迎来了安徽省级专家观摩团。
项目总建筑面积61072.32平方米,含3栋中高层租赁住宅及1栋配套用房,共606套租赁住房,采用装配式施工,装配率达59%。以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为要求。
项目通过模块化与一体化创新,户型单元采用标准化模块组合,减少设计变更,缩短周期15%。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预留管线、设备接口,减少后期开槽破坏。
承寓桐华里项目经理杨振兴介绍,“采用预制墙板、叠合楼板、预制楼梯、集成装饰等绿色建材,占比55%,减少建筑垃圾约50%,同时减少噪音污染。预制构件抗压强度提升20%,隔音、保温性能优于传统现浇结构。”
好房子,需要技术过硬的产业工人来建。
该项目专门引入一大批住宅产业化工人,全部进行专业培训后上岗,不断提升施工精度,实测实量合格率达到100%,空鼓开裂问题减少约70%。采用多项智能化设施、集成能耗监测、设备预警功能等,降低后期维护成本约20%。管线可更换、结构易维护,建筑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降低15%左右。
“智慧住宅”在全省示范带头
在观摩现场,记者了解到该项目除了建设品质非常高之外,还主打一个“智慧”。
在部分单体试点应用智能网络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家电控制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紧急守护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等七大子系统功能,着眼于合肥市新市民、青年人租赁需求,提供舒适、宜居又健康的生活环境。
比如,搭建了全屋智能网络,配合智能网关、智能开关,实现智能化全覆盖,提供方便快捷的居住环境;房间配备了水浸报警器、烟雾报警器、燃气探测报警器、一键求助按钮,让居民住得安心放心;室内还配置了安防报警、温湿度传感器等联动设施,为居民提供无微不至的管家服务,充分展现科技创新对居住生活带来的便利。
“通过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绿色施工、提质增效的目标,同时结合智慧住宅体系和高品质居住配套,为租户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居住体验。”安徽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专委会主任王荣村指出,承寓·桐华里项目打造了高效协同的建设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推动装配式智能建造“好房子”方面提供了典型案例,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加快发展装配式智能建造好房子
推行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为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合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力打造好房子这一新赛道,向“绿”而行。在政策和新技术的加持下,合肥装配式建筑发展进一步提速,正从“试点先行”变为“多点开花”。
截至去年底,全市设立经开区、吴山镇、循环园等四个装配式建筑产业聚集区,已聚集 4 个国家级、7 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16 个预制构件生产企业,12 家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年产能 260万立方米以上。工程总承包、设计、构件生产企业 50 余家,集成橱柜、模具设备、铝模等专业分包企业 30 余家,千亿级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近年来,累计已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6000万平方米以上,国家级、省级建筑产业基地创建数量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此外,全市装配式住宅建筑质量呈现整体稳定发展态势,居民用户对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整体满意度较高。
“可以看到,合肥的一些装配式建筑试点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智能化技术、设备和装配式建造结合起来,加快走进市民身边,让建起来的房子又快又好。”合肥工业大学教授蒋庆认为。
王荣村表示,接下来,产业协会将围绕智能建造前沿科技、装配式建筑结构检测规范和标准、预制构件标准深化等多方面着手,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以及智能化应用,促进全省建筑品质和性能提升,推动建造更多老百姓满意的装配式好房子,打造形成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集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吴奇 通讯员 刘长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