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人文

周瘦鹃故居:“紫兰小筑”绽新妍

  “紫兰小筑”犹如一座小型植物园。

  “紫兰小筑”犹如一座小型植物园。

  空中俯看占地近4亩的“紫兰小筑”,隐于闹市,别有天地。  □记者  徐志强  摄

  空中俯看占地近4亩的“紫兰小筑”,隐于闹市,别有天地。□记者 徐志强 摄

□苏报记者 胡毓菁

苏州凤凰街东,有一条短巷,名为王长河头,西与民治路相对,东通苏大附一院西门。每天,从这条巷子往来的人们脚步匆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沿巷而建的王长河头3号宅院——周瘦鹃故居。

偶尔,也有人慕名特意寻来,沿着院墙往西、向南,再往东走一圈,对着刻有“紫兰小筑”字样的门楣以及那探墙而出的凌霄花、白皮松枝拍照,似乎在花草、宅院的点滴细节中,穿越时光,感受周瘦鹃这位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苏派盆景大师曾经的文人气质和生活气息。

历史·渊源

“处女作”收到16块大洋稿费

从无人机空中拍摄的镜头中看,“紫兰小筑”是隐于闹市中心的一片呈长方形的、占地近4亩的宅院。院南是观音弄,北沿王长河头,东与苏大附一院相邻,西面则是一条与凤凰街平行的无名小巷。宅院的南、北、西三面各设有进出的院门。“紫兰小筑”四字题刻在西门的门楣上。“以往,有贵宾来的话,走的都是西门。”叩开黑漆院门,周连老先生亲自迎了出来。周老先生是周瘦鹃的儿子,今年87岁,精神矍铄。紧随其后的,是周瘦鹃的小女儿、热情而亲切的周全女士。

“在我们的心中,父亲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知识分子,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子女的传统文人。他以小说起家,以散文传世,并为苏州的园林保护,评弹、昆曲、苏剧等戏曲剧种的抢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除了这片宅院,他还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精神财富。”谈起父亲周瘦鹃,周连、周全的言语中充满了敬仰之情。

祖籍苏州的周瘦鹃,生于上海,原名周国贤,笔名瘦鹃,后以笔名为正名,是我国著名的报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文学翻译家、苏派盆景大师,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大代表、省文联常委、苏州市文管委副主任等职。据周全介绍,周瘦鹃聪慧、勤奋、好学,读小学时就经常到处“淘”书看,还能读懂英文小说。16岁时,周瘦鹃在上海城隍庙旧书摊上“淘”到一本《浙江潮》的刊物。其中一篇讲述一位法国军官爱情悲剧的730字小说《情葬》,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其改编成八幕话剧《爱之花》,并用“泣红”的笔名,投寄给当时的《小说月报》。“这是父亲的‘处女作’,刊用后,他收到了16块大洋的稿费。”周全说。

1915年,周瘦鹃撰写了被他视为自己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的《亡国奴之日记》,拳拳爱国之心,跃然字里行间。当年9月,该小说由中华书局出版,销行几十万册。1916年,周瘦鹃与严独鹤等合译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出版,建立了新的小说翻译、编辑及出版标准。次年,周瘦鹃编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出版,这也是高尔基的作品首次被翻译到中国。1920年,周瘦鹃被聘为《申报》“自由谈”副刊的主编,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职业”之路。

现状·印象

“爱莲堂”三字为周恩来亲书

从西门进入“紫兰小筑”,眼前是一片绿意盎然、姹紫嫣红的花园。碎石小路两边种满了丝带草。三角枫、五针松、四季玉兰、黄天竺、琼花、昙花、芭蕉、牡丹等百余种花草树木散布在园子各处,其间还有假山石峰、石台石墩。

“1931年,父亲用他当时所有的稿费积蓄买下这座园子时,就被园里的一株素心腊梅和一簇天竺所吸引。”周全说,当时的园子十分破落,只有三间平房和一片乱砖墙。于是,周瘦鹃每周花两天时间在上海处理《申报》的工作,其余的时间就在苏州“紫兰小筑”拆房造园,叠山挖池,种植花木,潜心研究盆景园艺。“除了各种花草外,父亲还在园中种下了重瓣紫藤、白皮松、孩儿莲、红豆树、桂花、古柏等名贵古木。”周全说。

园子的北部,是一排坐北朝南的平房,共有六个房间。青砖外墙、砖瓦屋脊、落地雕花长窗,中西合璧。“1932年,父亲带着家人搬入‘紫兰小筑’。后来,日军侵略苏州,全家到安徽避难。日本人投降后,我们于1946年回到这里,父亲就造起了这些房子。如今,这里住着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及家人。”周连介绍说,房子正中的客厅“爱莲堂”挑高近4米,落地门窗上雕刻着《西厢记》全套故事图案。“当年,周恩来、邓颖超、朱德、陈毅、叶剑英、刘伯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沈钧儒、田汉等众多海内外著名人士先后在这里做客。如今,在客厅悬挂的匾额上,‘爱莲堂’三个字就取自周恩来的亲笔题字。”

周连说,客厅西侧的三间房,全是清水地板房,还铺着地毯,以前分别用来摆放父亲的书籍、古玩、字画以及招待来“紫兰小筑”参加雅集的文人墨客用餐。“父亲会请松鹤楼的厨师烧几道大菜,挑了提盘篮送过来。程小青、范烟桥、蒋吟秋、谢孝思等人都来吃过饭。”周连说,客厅东侧的两间房,以前是父母和几个子女的卧室。此外,在东侧厢房的二楼还建有一间房,曾是周瘦鹃的书房“延年阁”。“我们几个孩子是不能去书房的,只有母亲偶尔会上去。夏天,父亲写作时,她就站在一旁轻轻摇着鹅毛扇,为父亲扇风。”至今,周全依然印象深刻。

走出“爱莲堂”,南边是周家子女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两幢两层小楼。东北边,是一间约20平方米的花房。花房一半是玻璃顶,一半是砖瓦顶,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房内种养的紫蔓藤、海棠、吊兰、文竹、金钱草等上,这些草本植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墙上,“长瓶磊落输郫?,轻骑联翩报海棠”的对联正是何绍基亲书。花房西侧,太湖石围成的“紫兰台”里,紫罗兰长势正兴。“这是我们的家花,是父亲一生的钟爱,是他曾经的一段爱情故事的见证。每年早春二月,会开出紫色的小花,很幽香。”周全说。

传承·保护

救活珍贵树种“孩儿莲”

“紫兰小筑”在表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同时,又融入了周瘦鹃对盆景园艺的设计和心思,匠心独具。当年,园内有大中小型各类盆景近千盆。“这个园子是父亲一生的心血,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它,让它重放光彩。”周全说。

1979年,周瘦鹃的子女们开始对园子进行逐步修缮,种花种草,抢救古树,疏浚池塘,堆叠假山。2003年8月,“紫兰小筑”被列为苏州市控保建筑。2010年11月,苏州市文物局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紫兰小筑”进行修缮。“修缮历时3个月,工人们粉刷了墙壁,油漆、修复了门窗,更换了‘爱莲堂’地上的青砖、屋顶旧烂的椽子、桁条,还为每个房间重新吊顶。”令周全印象深刻的是,修缮屋顶时需要搭建脚手架运送建材,而房前恰有一棵周瘦鹃生前钟爱的素心腊梅。“为了避免腊梅的枝、叶受到施工影响而损坏,工人们在搭脚手架时特别小心,用心保护,让我们很感动。”

“紫兰小筑”古树名木众多,至今园内的一棵红豆树已有316年树龄,一棵古柏“年纪”超过200岁,还有146年的紫藤,136年的白皮松,115年的桂花树,120年的构骨树。“这些古树,都是父亲留下的宝贝,我们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它们。”周全说,园里原有一棵孩儿莲,因生长出现问题“抢救无效”死了,但在这棵老树根部,大家意外发现还有一段活着的细枝。于是,周全把这根细枝重新扦插种养,浇水、施肥、除草、修剪,精心呵护。如今,这株孩儿莲长势良好,已有2米多高,每年开花,是目前苏州古城区唯一种养在民宅中的孩儿莲。

此外,这几年,周家子女还用钢筋水泥搭建架子,撑起了被台风吹倒的百年古柏;悉心种养、修剪五针松等盆景;每年还增种一些花草为园子添绿。“虽然,园子很难恢复到父亲原来打理的样子,但作为子女,我们尽心尽力在做,保护父亲留下的珍贵古树名木,这也是我们对父亲表达的一种敬意。”周连、周全说。

【故居名片】

周瘦鹃故居,位于凤凰街王长河头3号。故居原称墨园,园主系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后裔。周瘦鹃于1931年购得,维修拓建,叠山浚池,广栽花卉树藤,更名为“紫兰小筑”,人称“周家花园”。故居主体建筑为青砖外墙中西式平房,坐北朝南,面阔四间,东西有两厢,南为花园。故居现为苏州市控保建筑,周瘦鹃后人居住。

采访手记

人人都该为老宅保护尽责

走进“紫兰小筑”,记者被满园葱茏的花木所吸引,更被周家后人保护宅院的点滴行动所感动。“紫兰小筑”虽风貌已变,但风骨依在。

历经岁月沧桑,周瘦鹃的后人们不仅救活了孩儿莲、古柏等珍稀树种,还“子承父业”,培植了五针松等盆景,种下了梅花、紫罗兰、牡丹等花木。爱“莲堂”内,窗明几净,随处可见盆栽、瓶供;小花园里,一年四季花香鸟语,绿意满目。“因为住在‘紫兰小筑’附近,我与周瘦鹃先生的后人比较熟悉。他们为人友善低调,几十年来,一直尽心尽力保护着这座老宅子。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定慧寺巷社区居民韩文珍的这几句话,应该是人们对周家后人保护老宅贴切的评语。

其实,“紫兰小筑”是属于周家的,但也是属于古城姑苏的。在周家后人倾力保护这座“生养”他们的宅院的同时,生活在宅院之外的每一个苏州人,也应该为老宅的“延年益寿”尽一份责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眼下,王长河头的环境卫生问题令周家人有些头疼。一些来往医院的人随手丢下的各种垃圾、脏物,时常让他们不敢打开老宅北门。都说人人参与古城保护,那么,现在,力所能及的一件事,就是每个沿着故居院墙走过的人不要随手乱扔垃圾,为“紫兰小筑”保留一个干净的“颜面”。因为,老宅的“门脸”是人们感受姑苏人家文化品质和建筑魅力的第一印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2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