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人文

陆肯堂、陆润庠故居:两代状元府亟待“重生”

东中市与中街路交会处往北,有座中市桥。从中市桥沿着阊门内下塘街往东走,不到300米,便能看到左手边有座古宅。黄色标识牌上,写着“陆肯堂、陆润庠故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陆肯堂会元、状元连捷。时隔189年后,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的七世孙陆润庠状元及第。两人也分别被苏州人称为“老状元”和“新状元”。

如今,这处位于阊门内下塘街10号的古宅是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虽然时光已过百年,但建筑的整体格局基本不变,透过日渐斑驳的门窗,依稀还能让人想象当年繁花似锦的原貌。

历史·渊源

相隔189年

一家考出两位状元

经过陆润庠拓建,陆家宅第占地颇广。不过,目前能辨出旧时规模的只有两路。西路被称为“老状元府”,实际上是陆肯堂故居。东路被称为“新状元府”,为陆润庠故居。两路宅子各有五进,由一条陪弄隔开。两路宅子均已前后不通,从第二进起,门都安在了这条陪弄里。住在里侧的居民,靠从陪弄进出。

这条陪弄长达百米,越往里走,越显幽深。即使是白天,也需要借助照明才能看清脚下。陪弄宽不过一米,只能容纳一人通行。有时,居民也会把自行车、电动车,从陪弄里小心翼翼地推进去。不过,沿着陪弄打开房门,进入到家家户户的院子中,顿时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第四进、第五进为连体走马楼,伴着“吱嘎吱嘎”的声音和轻微的晃动,还能踩着楼梯登上二楼,窥一窥整座故居的全貌。透过屋脊,依然可以感受到原来状元府第的气派。

据记载,陆氏世居浙江湖州府归安县双林镇。后来双林陆氏分为两支,一支到了苏州桃花坞,后迁到齐门外。另一支由浒墅关迁到了都亭里下塘,这一脉就是陆肯堂的祖先。陆肯堂,字邃深(一作邃升),一字澹成,清代苏州府长洲县人,生于1650年。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考中“会元”,随后殿试胪唱又是一甲第一名。会元、状元连捷,传为佳话。他学识渊博,根底深厚,曾被康熙皇帝夸奖“学问、人品俱优”。历任翰林院修撰、日讲起居注、右春坊右中允等,官至翰林院侍读。1696年,因病重难治而不幸逝世于北京,年仅47岁。他不仅才学为人称颂,而且“天性孝友,笃于仁义”,德行令人钦佩。著有《三礼辨真》《怀鸥舫诗存》《陆氏人物考》等传世。

陆肯堂幼年居住在都亭里下塘,中状元后,在崇真宫桥下塘购买了一处住宅。这两处下塘,其实连在一起,现在统称阊门内下塘。这座宅第规模宏大,分中、西、东三部,后门直通桃花坞。后来,陆家子孙在此世居。时隔189年后,同治十三年(1874年),陆肯堂的七世孙陆润庠状元及第。这座大宅,也成了两代状元府。

作为苏州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状元,陆润庠活跃于光绪、宣统年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历任翰林院侍读、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等职。光绪二十年(1894年),因母亲生病请假回乡,总办苏州商务,创办了苏州苏纶纺纱局和苏经纺丝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陆润庠随慈禧太后、光绪帝西行,代言草制。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任弼德院院长。辛亥革命后,仍留清宫,任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1915年去世。

现状·修缮

为保护古宅

社区安排志愿者巡视

陆润庠去世后,陆家子孙仍在这座宅第内居住了一段时间,但随着时代变迁,陆续迁出,分散开来。直到上世纪60年代,陆家后人在故居里仅剩一户。这户人家所住的地方,也成了迄今故居内唯一的私宅,位于西路,面积约60平方米。其余房屋全部属于公房,由房管所进行维护管理。

544088_318817

陆肯堂、陆润庠故居现为民宅,有100多人居住在其中。 摄影 杭兴微

今年4月,这座私宅因为擅自装修,改变建筑格局,曾被文物保护管理单位责令恢复原貌。“曾经有位陆家后人一直独居在这,去世以后,这间房屋空置了很长时间,后来又转卖给了其他人。”西街社区书记魏萍告诉记者,几易其主后,最近一次,房主将该房屋由木结构改成了砖混结构,已被责令整改。算上公房,陆肯堂、陆润庠故居内目前一共居住着47户人家,共有100多位居民,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老年人。

今年72岁的虞正平居住在陆肯堂、陆润庠故居东路的第一进,紧邻着小巷阊门内下塘街。从1958年开始,已在这儿生活近60年。他回忆说:“刚搬到这边时,这片故居建筑犹新,但只有不到10户人家,房屋大多空置着。”上世纪60年代,因为周边人民路等地拓宽拆迁,居民开始大量迁入。为了满足生活需要,房屋构造也开始有了较大的变化。“那时,本来有大门,门口还摆放着石狮子,后来都移走了。”虞正平说。

如今,数十年过去,沿着陪弄走入故居,更能感受到宅院的冷清和孤寂。幽深潮湿的陪弄里,带着一股霉味。杂物被随意堆砌在墙边,布满灰尘。有的房屋住着独居老人,院子内杂草丛生,门窗也日渐斑驳。外露的污水管、雨水管,密密麻麻的电线,影响古宅风貌的同时,更添了安全隐患。“出现漏水、倒塌等现象,我们会及时联系修缮,平常也会经常安排志愿者进行巡视。”魏萍说。

传承·保护

更好传承 可从恢复砖雕门楼着手

如何更好地保护陆肯堂、陆润庠故居?苏州的有关部门不断地做实地查看和调研,研究保护修缮的办法。“2011年的时候,我们曾收到通知,说准备对它进行整体保护。”

魏萍告诉记者,考虑到需要把居民外迁,当时,西街社区还专门进行了情况摸底。结果摸底发现,绝大多数居民外迁的愿望非常强烈。魏萍认为,这种结构的房子,确实已不太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544088_318818

新老状元府被一条陪弄隔开。

防范火灾,是目前保护陆肯堂、陆润庠故居最重要的一项任务。由于道路不畅,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进不来,后果将不堪设想。每天19时,西街社区都会安排专门的志愿者,沿着阊门内下塘街来回几次,高声提醒居民注意安全用电、用火。对这座故居,尤其作重点巡视。而且,给每一位居民均定期发放小手电,告知他们最好不要点蜡烛、不要制造明火。

虞正平说,陆肯堂、陆润庠故居每年都会吸引不少人慕名而来。那条窄窄的陪弄里,经常有游客进去一探究竟。但可惜的是,原本存有的砖雕门楼已经拆除,故居的外貌已经跟普通民宅没有多大区别。想要跟状元府合影,就只能靠墙上一块小小的标识牌,方能显出它的与众不同。虞正平建议,如果要更好传承保护,可以先把故居的砖雕门楼恢复。

的确,尽管内部空间有所改变,但陆肯堂、陆润庠故居结构仍然完整,原宅整体面貌依旧,存在着真实、丰富的文化遗存。人们期待百年老宅重生,让昔日风貌重现,为古城增添一抹亮色。

记者

手记

保护百年古宅

要与时间“赛跑”

6月15日,记者与西街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阊门内下塘街10号。这儿是苏州清代两位状元——陆肯堂、陆润庠故居之所在。作为末代帝师,陆润庠是中国近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曾官居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等要职。今年,距离他去世,也仅有102年。如今,故居里除了一户为私宅,其余都是公房。

因为年代并不久远的缘故,陆肯堂、陆润庠故居,虽然比旧时规模小了不少,但尚存的东、西两路,仍保持了昔日格局。一砖一瓦,陪弄、天井、门窗等,依然保存了下来。这在苏州众多名人故居中并不多见。例如,同样是“状元宰相”,明代首辅申时行的故居就几易其主,建筑早非最初模样。不少名人的故居,实际上仅是故址所在。

不过,遗憾的是,虽然绝大部分作为公房,陆肯堂、陆润庠故居的基本修缮得以保障,但它的文化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慕名而来的游客,往往心生失望。既无从在这领略状元故居的建筑风采,也没法了解他们身上动人的故事和可贵的品质。那些日渐斑驳的墙面、渐渐破损的门窗,更不免让人对故居的未来感到担心。

保护这座两代状元府,亟须与时间赛跑,付诸行动。

【故居名片】

陆肯堂、陆润庠故居位于苏州阊门内下塘街10号,为清代建筑。故居原为陆肯堂状元第,陆润庠中状元后再度拓建。坐北朝南共三路,中路为正路,共五进。第一进门厅已改。第三进面阔三间大厅,扁作梁架,存木鼓墩。第四进、第五进为连体走马楼,面阔五间17.5米,进深9.85米。(记者 赵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80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