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嘉言
7月13日至16日,第七届江苏书展将在苏州举办。书展期间,将举办各类讲座、论坛、读者见面会等200多场阅读推广活动。近年数字化阅读正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作为重头戏之一,此次书展将展示电子阅读器、数字阅读App等最新数字阅读产品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阅读成为越来越容易的事情。80后姑苏区白领小宋是一名数字阅读爱好者,他提出了疑问:当我们现在谈论阅读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读什么呢,或者究竟通过怎样的方式阅读?
A
网络书籍+kindle终端让阅读越来越便捷
市民缪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因为怀了“二宝”的关系,想静下心来多读读书,于是就网购了最新款的kindle,准备下载一些电子书来看。缪女士说,自己其实很早就开始“数字阅读”了,2010年在英国读书时,自己就是kindle的用户,“那时候kindle阅读器和apple手机一样火,喜欢读书的人几乎人手一个。”缪女士说。
在异国求学的日子,电子书陪伴缪女士度过了不少时光。后来回到苏州工作,忙碌起来的她就放下了阅读的习惯。“都说现在是碎片化阅读时代,我和同事的感受也是这样,不到特别需要的时候不会想到去读一本书,不像以前学生时代那样一部一部书‘啃’下来。”缪女士说,“现在家里的纸质书都是专业方面的,想重拾kindle已经变成小众化了。”
据缪女士观察,数字化阅读的趋势,在年轻人中间更加明显。不同的是,他们追求的似乎不再是阅读感受,而是方便和快捷,因此他们也有着更简单直接的选择:手机app。
缪女士的00后小侄女,就是用直接下载网易云阅读之类的app看小说。“小娘鱼10天读了6部小说”,缪女士告诉记者,小侄女刚刚中考结束,放松下来就开始恶补起小说来。“她读的都是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热门流行小说,读完就算,因此手机上直接看也许是最方便的方式吧,我只是担心这样是不是有点伤眼睛。”缪女士说。
B
边休闲边阅读,文艺青年的另类阅读方式
沧浪亭社区泗井巷的尽头,有一扇不起眼的木门,门旁的铁艺招牌上写着书舍两字。这是一家以阅读为卖点的民宿,在这里你可以阅读。当然,如果你想放慢脚步,还可以住下来,慢慢读。这家店是观前街碧凤坊慢书房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这家书舍。
走进这家书舍,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阅读区,整个空间被高大的书柜所囊括,沙发、长凳、咖啡吧台错落中间,书架上放着加缪、博尔赫斯、木心等等大家的巨著,还有与昆曲有关的一些书籍。另外因为老板的个人喜好,这里还有众多国内罕见的精品绘本。
穿过阅读区,就是书舍的小院,四周都是民宿主人们精心栽培的植物。书舍共有四套房间,分别以《小王子》、《且听风吟》、《星空》、《牡丹亭》这四本文艺青年喜爱的书籍作为名称及设计主题。其中,“且听风吟”主题房间为日系风格的榻榻米户型,其余三间则是标准的大床房型。房间里,棉签、无硅洗发水、一次性指甲剪、婴儿车、衣物烘干机、蓝牙音箱,应有尽有。
店主羊毛告诉记者,这个书舍是将整座苏州传统老宅进行重修设计,自2006年开张以来已经拥有了一大批铁粉,里面既有2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五六十岁的大学教授。周末时客人比较多。平时主要是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推广的。
书舍是由羊毛和她的朋友一起创办的。说到民宿主羊毛,还有个更加著名的身份,就是苏州地区文艺地标书店“慢书房”的创始人。从开书房到办民宿,几年时间一路走来,不变的是对于阅读的热情和慢生活的追寻。这位新疆女孩,在
姑苏城内用自己的细致和坚持,建立了一处“理想国”。
C
娱乐化娱乐化,人人都是朗读者
近年来,“懒人听书”、“喜马拉雅听”等听书软件大红大紫,由于内容丰富,携带方便,越来越多市民通过这些软件开始了“听书”的生活。
“四大名著、热门小说、谈话节目、评书相声……什么都听。闲着也是闲着啊。”作为一个常常被堵在路上的人,网友“心非木石”的话代表了不少“听书族”的状态。
喜马拉雅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听书应用之一,以内容丰富著称,其中收藏了大量的热门小说由专人播讲,还有多个脱口秀、综艺节目、相声曲艺等等。打开喜马拉雅,点击最下方的“发现”,就能看到内容分类,分得很细。点击一个分类,就能看到这个分类下的许多专辑。再点进去,就能看到专辑下的声音列表、专辑简介,点击播放即可开始播讲。“每天听着睡觉。不听睡不着。”一位市民如是说。
从读书到听书,这是一个阅读方式的跨时代跳跃。因为视听设备的普及,很多人除了听书,也尝试朗读,并把朗读内容上传到相关平台。这样,传统的朗读也成为一种分享读书的方式。
据了解,本届江苏书展也将设置朗读环节,普通读者通过淘汰赛的方式参加朗读比赛,主办方在书展最后一天会公布最终的胜利者。
D
喧嚣尘世中有人坚持严肃阅读
平江街道的苏州状元文化博物馆斜对面,有一家毫不起眼的小书店,和中介、杂货店等并肩而处,稍不留心,根本不会注意到它。透过店堂玻璃门上“文学山房”四个红色大字,依稀能感觉到一份属于久远时代的风雅。
书店不大,小而四方,看上去十分简朴。空气中漂浮着一股古旧纸张的味道。三面书架和店堂中间的书桌上都堆满了书,左手边摆放着一整墙的线装古籍,“白兔祀”、“范文正公全集”、“绿牡丹”等字迹秀丽的标签纷纷映入眼帘,标明着古籍的版本和书目,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多余的东西,也没人上来招呼,只有店主江澄波老先生神情专注地匍匐在小小的几案上,拿着毛笔在书页上刷浆、修补古籍。
江澄波说,文学山房早在光绪年间就创办了,一直以经营古旧书业为主。民国时期在苏州护龙街开设三间门面,一时鼎盛。解放后于1956年并入苏州古旧书店,他也进入古旧书店工作。退休以后,他仍牵挂古籍收集和修缮工作,于是先开设了一家在吴语中谐音的“文育山房”旧书店,几经搬迁,最终来到钮家巷7号这里,并恢复百年“文学山房”的原名。
江澄波说,一些老苏州爱书人经常到店里来走走,偶尔也有来自全国的游客循着书香的轨迹找到这里,“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是文学山房的宗旨。
吴先生经常来店内淘书,这次让江老先生帮忙找一本散文集《吴山点点幽》。吴先生说,他隔三差五就会过来看看,在江老先生这里,他总能找到这样对胃口的好书。
文学山房百余年来一脉相承,延续着传统的环境,传统的经营方式。它与时下兴起的追求文艺范或者小清新的书店截然不同,始终都保持着一份简朴、纯粹和坚守。
E
垃圾出版物太多,提倡选择性阅读
互联网时代阅读越来越方便,可以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即使你一分钱都不花,也可以很容易找到各种读物。除了没有版权的读物以外,也可以找到大量供读者免费阅读的各种作品,其中很多是业余作者的练笔之作,水平参差不齐。
一方面是唾手可得的海量阅读材料,另一方面是有限的阅读时间,一般人很容易陷入选择苦难。到底读什么,到底要不要读?几乎所有的读者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
平江街道原文化站站长朱根荣在街道负责阅读推广方面的工作,他告诉记者:现在到社区图书室来看书读报的基本都是些老年人。年轻人的阅读方式随着互联网而发生着改变,手机已经变成人们口袋里的电脑,但现在的人忙于工作,空闲时间阅读的内容很多是碎片化的,不少是娱乐新闻。真正有营养的读物不多。
朱根荣告诉记者,现在倡导全民阅读,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我们每年在世界阅读日前后都要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如名家大讲堂,读书达人推荐好书等等。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倡导人们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好书。
一名出版界业内人士坦言:现在每年的纸质出版物浩如烟海,其中有些出版物紧追所谓潮流和热点,其实就是拼凑之作,可以说是垃圾,根本经不起时间的检验。这些读物就像快餐一样,即使无害,也绝对没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