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影已有百年的历史,第一部出现女性担任角色的影片是黎民伟拍摄于1913年的《庄子戏妻》,黎大胆地让妻子严珊珊在影片中担任角色,不过,严在影片中饰的仅为配角,女主角庄子的妻子仍由严民伟自己反串。此后8年,电影中没有女演员。1921年,终于又有女子走上了银幕,那就是《阎瑞生》中的王彩云和《海誓》里的殷明珠,前者妓女出身,从良后饰演的也是妓女,而且仅此一片就匿迹影坛;后者,担纲主演了近30部电影,殷明珠的成名比胡蝶、阮玲玉早多得,她的演艺轰动影坛,堪称我国第一代影星。
自幼学丹青,到沪入女校
殷明珠(1904-1989),名尚贤,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殷星环是黎里著名画家,母亲张慕莲知书达礼,能诗能文,也善丹青。夫妇俩对女儿爱如掌上明珠,并以“明珠”作为女儿的爱称,后来大名尚贤不彰,明珠一名响誉海内外。也许是遗传因子的作用,也许受到家风的熏陶,明珠自小对形象、线条、色彩有着极强的感悟。5岁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绘画,先花卉鸟兽,学一笔似一笔,画一幅像一幅,10岁以后,明珠要求学绘仕女,一开笔就不同凡响,笔下的女子,形体都是那么袅袅多艳,服饰都是那么鲜艳夺目。
6岁时,明珠被父母送到黎里镇上的民立小学读书,启蒙教育时遇上了一位开明的好老师倪寿芝(1864-1943)。在学校里,殷明珠一开始受到的就是有别于传统的教育,倪老师创立了“女子放足会”“嘤鸣手工会”,鼓励女子放足,学习多种技能,以争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倪寿芝办的学校,黎里称为“洋学堂”,洋学堂内的女学生都是“洋丫头”。当时,尽管天足运动已经非常有声势,但是黎里守旧的家庭仍然要女儿缠足,好几次,倪寿芝带领一批洋丫头,去做说服动员工作,有苦口婆心的劝导,有通情达理的说理,还有滔滔不绝的演讲,总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那赤诚,那韧劲,使身临其境的殷明珠终身受益。殷明珠是洋丫头中最为突出的一位,敢于抛头露面,敢于发表意见,豆蔻年华的一颗明珠,悄悄闪耀出她的光华。
正当举家欢庆明珠的思想、学问和绘画与日俱进的时候,家庭突遭不幸,父亲得急病去世,那一年明珠才13岁。殷星环在日,喜欢购买彩票,去世之日正好有幸得到头奖,画家虽然已经听不到这个喜讯,毕竟为明珠母女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产,开丧之后,数字仍旧相当可观。1917年年底,母女俩迁居浙江嘉兴,半年后再迁上海。
14岁那年,殷明珠进了上海中西英文女校,在那里,天资聪颖的明珠如鱼得水。她运动方面特别有天赋,身体柔韧性极好,她学会了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汽车,更善于游泳,就连女孩子不能参加的足球她也敢于上场,与男孩子较量直至终场。各种舞蹈她一学就会,唱歌更是拿手。中西英文女校,为天生丽质的殷明珠展开了一片酣畅淋漓的崭新天地。
16岁那年,殷明珠出落得楚楚动人,身材颀长,鹅蛋形的脸庞,一双凤眼晶亮有神,不仅擅长运动,更喜欢模仿外国影星们的身姿,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尤其是善于得体地使用姿态语言。当时美国影片《宝莲历险记》正在上海上映,女主角宝莲由影星白珍珠饰演,明珠凭着对服饰及颜色的敏感,自己模仿着进行了一番设计,让裁缝定做了一套宝莲式的服装。她穿上这套服装,参加社会交际,顿时新潮的女性蜂拥而上,一时间,模仿外国影星服饰之风席卷了十里洋场。女校肄业后,殷明珠进入一家邮电局当职员。由于明珠能说会道,热情大方又彬彬有礼,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使她跻身于上海滩的上流社会,悠游自如。但凡殷明珠出现身影的舞场、歌厅、咖啡厅等场所,必定人头济济,众星捧月似地围着她转。
结识但杜宇,《海誓》亮英姿
如果说天赋加上兴趣和学习,奠定了殷明珠成为中国第一代影星的基础,那么但杜宇则是殷明珠进入中国电影界的引路人。
但杜宇(1897-1972),祖籍贵州,生于江西南昌,原名祖龄,号绳武。自小聪明能干,喜欢绘画,18岁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他擅长画美女,别具丰姿,当时上海的月份牌和一些杂志的封面,都向他约稿,由此名声大振,后来有《百美图》画集出版。1920年春,但杜宇会同朱瘦菊(《歇浦潮》长篇小说的作者)和周国贤(即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以1000元的代价从一个即将回国的法国人贝克纳手中购得一架“爱拿门牌”电影摄影机。买是买了,三个人对拍摄电影纯属门外汉,捣鼓了几天,仍然摸门不着,朱周二人知难而退。但杜宇下定了决心,决意做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拆拆卸卸,装装配配,足不出户半月有余,渐渐摸到了门道,初步掌握了环节。接下来就试拍新闻片,居然颇有成效。于是他筹集资金办起了上海影戏公司,这是一个家庭公司,决定拍摄一部爱情片《海誓》,准备在上海滩打响第一炮。所有的一切但氏都能够包揽,唯一不足的是女主角,家庭成员无人能够胜任。
再说在中西女学读书时的殷明珠,就有“首席校花”的名声,踏上社会后,更是十里洋场的风流人物,人们称她为F.F女士,意为“洋派”人物。许多杂志报刊上竞登明珠的照片,当封面作广告。但杜宇看到了殷明珠的照片,觉得《海誓》的女主角如果让殷明珠来饰演,定能生色。一打听,很是凑巧,但杜宇的一个侄女曾在中西女校读过书,认识明珠,但氏立马请侄女作伐。当亭亭玉立的明珠出现在眼前时,杜宇的眼睛一亮,“就是她!主角非她莫属!”几句话,开门见山,但杜宇认定明珠就是理想中的女主角,明珠一向喜欢新潮,喜欢接受各种挑战,一听自己将走上银幕,兴奋不已,两人一拍即合!
1921年,上海影戏公司的处女作《海誓》,在闸北的一块空地上搭设布景开始拍摄,编剧、导演、摄影、洗印以及美工、布景、制作等等全由但杜宇一人包揽。据上海《申报》1922年1月23日介绍:《海誓》“历时六个月,始告完成,经七次试演,……自21000余尺中选出6000余尺,分为六大本,前后历时一年方才完成,实际是中国最早的三部长故事片之一。”同年1月29日首映于上海静安寺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海誓》故事内容洋味十足,极力赞扬男女自由恋爱,此片属于“中国第一部爱情故事片”。影片描述了一个富有理想和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摩登少女福珠(殷明珠饰)与青年穷画家周选青(周国骥饰)相恋,私订终生,订婚后互相盟誓:如有负约,当蹈海而死!福珠的表兄(董廉生饰)非常富有,爱慕福珠美貌,穷追不舍,终于在钱财的诱惑下,福珠忘记了自己的盟誓,决定嫁给表兄。正当教堂举行婚礼之际,福珠忽然天良发现,幡然醒悟,念及前誓,逃离教堂,奔归画家周选青。可是选青余怒未消,斥责福珠负义变心,拒绝了福珠。羞愧不已的福珠,狂奔到海边,决意践誓投海自尽,选青见福珠情真,及时赶到,救福珠脱了险,两人尽释前嫌,终成佳偶。
也许国人看腻了中国的古装戏,全是“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那一套老式的婚姻三部曲,对这部模仿外国的片子,感到新鲜又新奇,情节新,人物新,服装新,思想感情新,结婚方式更新。记得上海滩有名的补白大王郑逸梅撰文说:“各家报纸纷纷登着影评,虽有挑剔陈设太欧化、生活场景处理不妥等,但对殷明珠的表演是无懈可击,一致赞扬。”可以说《海誓》的成功,全仗了殷明珠,是她成功地饰演了中国第一位女主角。明珠天生丽质,在银幕上更是光彩照人,影片轰动一时,人人争着一睹其芳容为快。
影坛同比翼,艰难创新业
电影事业把殷明珠和但杜宇的情感牢牢地维系在了一起,在拍了《重返故乡》和《传家宝》两部影片后,1926年2月1日,两人在杭州结婚,证婚人叶楚伧在致辞时说道:“新郎为海上画家,为余旧友,新娘系黎里望族,与余有世谊。今日在杭结婚,而余为证婚人,其乐何如!”由恋爱到婚姻,由事业到家庭,最后叶楚伧称赞他俩“一双璧人,天作之合!”新婚伊始,杜宇和明珠心系新片,西湖蜜月没有度完,就回到上海。友人们讨喜酒吃,夫妇两人就在摄影场地设下宴席,招待宾朋,热闹一番之后,立马又投入新影片的拍摄工作。
上海影戏公司的人员、装备和经费都有限,可以说捉襟见肘,要拍好一部电影,只有加倍付出劳动和心血。有时一个镜头卡壳了,不上不行,上又没有足够的条件。但是他们往往能够别出心裁想出点子,抓拍,抢拍,一次一次地获得成功。拍摄《飞行大盗》一片,那大盗有个犹如列御寇乘风而行的镜头,为了逼真,必须拍摄一群仰头观望空中飞盗的老百姓。这么多的群众演员,假如临时雇佣,得花好多钱,镜头仅此一用,花钱太不上算,可是不上又不行。于是两人处处留意,等待时机,其他镜头拍得差不多了,这一场戏仍旧没有拍摄。时机终于来了,那时的公司在严家阁路,后面是青云路,青云路畔的旷地边有一土墩,也不知从何处传来风声,说这儿将要做临时刑场,枪决罪犯了,一传十,十传百,涌来了一大群看热闹的,越挤越多。两人高兴极了:“群众演员来了,大好机会啊!”电影中的群众,需要抬头仰望,夫妇俩灵机一动,立即让职工手持电烛,站到土墩高处,一一点亮,很自然的,群众都抬起头,杜宇手持摄影机,一一摄下,再加上几个演员的镜头点缀其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上海,除了殷明珠之外,还有两位凭洋气闻名全市的时髦小姐,一是AA,AceAce的缩写,意为王牌;二为SS,ShanghaiStyie的缩写,意为上海派。AA叫傅文豪,殷明珠中西女校的同学,领有上海公共租界第一张女子驾驶执照的洋小姐,是新时代的摩登女郎。殷明珠在《海誓》里饰演福珠成功后,第二部国产片即将开拍时,她把傅文豪介绍给但杜宇,提议让傅代替自己担任《古井重波记》一片的主角陆娇娜,为了使傅一举成功,明珠把自己饰演福珠的体会、演出的技巧毫无保留地一一传授给傅。明珠多么希望上海影坛能够多绽放几朵中国的玖瑰花啊!当时,傅文豪仍在读书,知道父母必然反对,好在公司的拍片安排在晚上,傅的母亲查问时,就推说在老师处补习功课,或在同学处讨教习题。就这样悄悄进行着,很顺利,直到《古井重波记》拍摄完成,报纸上刊登了广告,傅的母亲才知道。尽管《古井重波记》的卖座率很高,社会反响很好,傅文豪高兴得几乎发狂,也想再拍第二部影片,可是傅家严厉的管束,最终使AA成为银幕上见首不见尾的一条神龙。至于那个SS,真名袁澹如,更是昙花一现,拍摄了一部片子后,嫁给了名画家、大收藏家颜韵伯,从此销声匿迹了。唯独殷明珠献身影坛,忠贞不渝。
但杜宇和殷明珠的上海影戏公司,1927年拍摄的《盘丝洞》一片,是最为卖座的片子。影片由管际安编剧,但杜宇导演,但淦亭摄影,夏维贤置景,从筹备到摄制完成花去了一年多的时间。《盘丝洞》之后,古装神怪影片盛极一时,甚至出现了南洋片商非此不购的局面。就摄影技术来说,《盘丝洞》的布景设置,别开生面,拓宽了影片题材,更开创了水底摄影的先例。
在但杜宇的主持下,殷明珠主演的无声电影将近20部,除《海誓》和《盘丝洞》外,主要的还有《重返故乡》《传家宝》《飞行大盗》《金钢钻》和《南海笑人》等。1928年,上海影戏公司并入“六合公司”,1930年加入联华公司,但杜宇、殷明珠原属的上海影戏公司称“联华五厂”。1932年日寇进攻淞沪,联华五厂的摄影棚毁于炮火。1934年,但、殷夫妇东山再起,他们租赁福生路俭德储蓄会的健身房,独立创办“上海有声影片公司”,决意拍摄有声片。殷明珠先后主演了《媚眼侠》《画室奇案》《豆腐西施》《古屋怪人》《东方夜谭》《桃花梦》和《富春江上》等多部有声影片。
捐款建码头,桑梓感深情
再说《海誓》在上海轰动了整个影坛,黎里的家乡父老听了振奋不已,希望能够一饱眼福,殷明珠一口答应。《海誓》来到黎里一开映,四乡八村,周边市镇的观众接连不断地涌来,盛况空前。原定放映三场,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本来只能晚上放映,为增加场次,蒯厅四周围上厚厚的黑色窗帘,白天加映;原打算下午加映两场,后来干脆从早晨开始,一场映完再接一场,周而复始,就这样整整连放了一个星期,才勉强结束。家乡父老好评如潮,大家都为黎里出了电影界的一代影星而高兴。从此以后,黎里古镇开了放映电影之风,只要有新影片问世,黎里镇总千方百计要来放映。明珠知道乡亲们爱电影,凡是她后来拍成的影片,以及上海滩新上映的片子,她都让家乡父老一睹为快,这一来,使本来不算闭塞的古镇,更与上海这样的开放城市拉近了距离。
1935年春季,殷明珠从上海乘轮船回乡探亲,整整一天航程,抵达黎里已是暮色苍茫的傍晚,天公又不作美,下起了蒙蒙细雨。那时的轮船码头建在镇的最西头,距望平桥还有好长一段距离,灰暗的天,灰暗的地,欢迎的乡亲们将一条小道挤得水泄不通。明珠从跳板上下来,忙着同乡亲们打招呼,前脚刚刚落地,还没开步就倒了下去。欢迎的人群惊叫的惊叫,询问的询问,一阵骚动。明珠站起来,朗声说道:“不碍事,不碍事,我先给乡亲们请个安,请个安!”事后,殷明珠知道,从镇上到轮船码头一里有余,全是窄窄的泥路,码头更是简陋,只垒了几块石头,七高八低的。她在黎里逗留了几天,临别时,拿出5000银元,给黎里西半镇的镇长,让他主持工程,用花岗岩条石修建一个码头,再铺一条石子路。在1964年之前,黎里没有公路,这轮船码头一直是黎里人出行的起点,更是迎接游子归来的重要平台。
一年以后,轮船码头竣工,殷明珠再次返里,受到了家乡父老盛大而又热烈的欢迎。抗日战争开始,殷明珠迁居香港,可她时时系念家乡,好容易盼到了日寇投降,她千里迢迢回到黎里,与亲朋好友,与家乡民众,共庆胜利。此后,每隔三五年,必返黎里省亲一次。“文革”开始,殷明珠省亲之路被阻,直到1979年,殷明珠已经75岁高龄,最后一次回到孕育她的故乡,居留半月,会见了亲戚朋友,拜访了邻里乡亲,走访了儿时的种种足迹,沧桑感慨之至。
1989年,一代影星殷明珠在香港去世的消息传到黎里,家乡人默默哀悼,黎里镇文学和书画沙龙的一批知识分子聚集一起,缅怀这位为电影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的乡贤前辈,合作了如下一副挽联:影坛肇基,往昔伉俪同奋力;桑梓受惠,至今里人感深情。(李海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