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胡埭镇富安村的小胡山河,两年内实现了一个完美的“三级跳”。第一年,摆脱“劣Ⅴ类”,成为滨湖的“样板河”;2018年4月起,水质连续数月保持在Ⅱ类水,河道从“样板河”跃身成了“精品河”。无独有偶,近两年内,滨湖区的333条河道中,已有11条成为“精品河道”。这些水质改善、河容岸貌提档升级的“精品河道”,成为了全区河道整治的新“标杆”。
“精品河道”绝非徒有虚名。22日,记者走在小胡山河边的步道上,很难想象这里的水质曾是“劣Ⅴ类”。河道蜿蜒,岸边垂柳依依,芦苇摇曳;水下绿影重重,清可见底;枕河的居民们,踱步芳径,悠闲自在。整饬一新的蔡巷浜如今也成了周边村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河面上波光粼粼,鱼儿游弋。蔡巷浜副河长陈炜说,前几个月的监测情况显示,蔡巷浜从原来的V类水稳定在了Ⅲ类水。
河道整治步步升级。两年前,一场实施“一河一策”战略、坚决落实“保断面”“除黑臭”的战役在滨湖区打响。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去年底滨湖11条黑臭河道感观上全部消除黑臭,且有5条河道指标达标,摘掉了“黑臭帽子”。同时,滨湖提出了打造以“水清、岸洁、景美”为标准的“样板河道”要求,经由各镇、街道、开发区自我推荐,13条河道陆续创建成了“样板河”。
整治并未止步于此,创建治标治本的“精品河道”才是河道整治的终极目标。环绕新体中心,与庙东浜和线经浜相连的北庄河内,苦草、小刺藻等沉水植物茂密交织,透过河水能见到“水下森林”。河埒街道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河道清淤时将所有不明来路的排污口进行了封堵,给生态修复提供了保障,半年内水质明显提升且能保持稳定,俨然成了一条“精品河”。“考核‘精品河道’的关键点是水质的稳定性。”滨湖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连续多月水质稳定在Ⅳ类水是创建“精品河道”的主要指标。11条已创成的“精品河道”无一例外都走了同一条路:控源截污到位,加上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
“精品河道”的有效经验指引着最终目标的达成。据了解,截至上月底,滨湖区333条河道,7成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2成多达到Ⅲ类水,4条河道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全区11条列入整治计划的黑臭河道,钱家桥浜等6条河道已连续7个月摆脱黑臭水体定义指标,其余5条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