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地域文化中,江南文化板块无疑独树一帜。历经数千年演进、嬗变、吸纳、扬弃、提升,江南文化形成了丰富的历史元素和精神内涵。与此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江南文化也散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文化圈,成为一种“国际化”的精神财富。在昨天举行的“中华文化传统中的江南文脉”分论坛中,专家学者们就“江南古典文献”“江苏文脉工程”“中国和东亚的江南意识”“大运河及江南社会经济文化”等主题展开讨论,展示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江南文化润泽中国散播东亚
数千年来,江南文化以一种独特的魅力,持续影响着中华文化和东亚文化的发展。论坛上,南京大学教授张伯伟以《世说新语》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江南文脉的空间流衍。他认为,江南文脉不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文化单元,还是一个向东亚发散的空间存在。这不仅取决于文化创造,同时也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世说新语》和《世说新语补》都成书于江南,将《世说新语补》带入朝鲜半岛的朱之蕃,也享誉当地,经久不衰。而江南书籍大量输入日本,则使日本的人文水平得到迅猛发展。
近年来,学界渐渐认识到,区域文化研究应超越区域来理解。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平提出,研究江南文化和文学,也要超越江南核心区、外围区,扩展到江、浙、皖三省或其他地区,关注江南及其与其他区域的物的流通、人的流动,关注经济史、政治史、贸易史。专家认为,江南因其多种优越条件,较北方或西部地区而言,更具有文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繁荣的江南文化不仅辐射到周边地区,还持续影响着整个中华文化。
大运河是江南文脉绵延不绝的“血管”
说到江南文化,运河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参加此次论坛的学者们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淮阴师范学院教授张强认为,早在春秋时期修建的吴运河,南跨钱塘江、中经长江,北跨淮河与黄河流域相接,这一通道与天然河流湖泊串联在一起,横跨四大水系,形成了从长江以南抵达黄河流域的水上交通网络,并第一次建立了运河与四大水系即钱塘江、长江、淮河和黄河的联系,对后世的水上交通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吴运河及后来修建的京杭大运河等一系列工程,为国家经济中心向江南地区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成为孕育江南文化的温床。
特别是隋唐大运河开通后,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淮阴师范学院教授顾建国认为,大运河一方面催生了一大批运河城镇,使其成为各类人才产生和聚集的高地;另一方面,运河的开通,对家族的迁徙、人才的流动和人们客居地的选择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许多与会专家认为,兼容并包的大运河文化,对江南文脉的绵延、发展、光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江南”方知古典文学到底有多美
江南,一个特别有温度、有格调的词,提起它,我们不禁会想到江南的富足,江南的美丽,以及江南的韵味。而所有的这些美好,都有赖于一代一代江南文人学者对江南文化的精彩描绘和记载。在世人心目中,江南到底有多美?很多人对江南的最初印象几乎全部来自文学。在“经史子集”这一文学的舞台上,如果没有了“江南”这个角色,一定会逊色不少。
江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栖心之所,私人藏书风在此背景下也盛极一时。《直斋书录解题》为南宋浙江人陈振孙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书目录,陈振孙平生好藏书,累积藏书5万余卷。“该书收录丰富,体例较完备,记载较全面,为后世所重视。”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武秀成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的江南文脉”分论坛上阐述,中国藏书文化最兴盛的地域,一定是江浙一带的江南地区,藏书文化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文脉的深浅。
吴地的初步开发与文化的发展是在六朝时期,随着孙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个偏安政权先后立国于江南,吴地政治地位迅速提高,一跃成为南部中国的文化中心。扬州大学柳宏教授认为,吴地在东汉末开始形成以儒学为宗的文化世族,中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在江南地带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以此带来了各种新思想、新学术、新风尚,为中华古典文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学中的“江南势力”不可小觑
在清代,江苏地区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江南。以江南文化为代表的江苏文化浩浩荡荡,巨匠灿若星河。你可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文总集,就是在江苏编撰的吗?你知道,为什么王安石、苏轼、袁枚这些“外地人”都会爱上江苏?你知道,江苏流传至今的珍贵古籍有多少?
“江苏在历史上作为文化高地,有许多标志,其中一个就是乾隆时期纂修的《四库全书》,要求各省献书,其中浙江、江苏最多。”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杜泽逊认为,江苏省政府启动实施重大文化工程“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其历史意义在于整理历史上的江苏学者文人的著述,进行编目、出版,再现江苏历史上的“文化高地”。
为进一步推动江苏文化建设,2016年省委启动了“江苏省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计划编辑出版《江苏文库》。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锷说,中国自唐宋以来,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江南地区文化迅速崛起。尤其是江苏地区,自宋代至清末,是中华文化最为繁荣的区域,在经学、史学、文学和艺术研究等方面,一直处于中国领先地位,“江南势力”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