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母亲河,江阴亮出“攻略”。日前,江阴市在省内率先编制完成的江阴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1+9”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论证,这标志着酝酿半年之久的江阴长江大保护“1+9”规划正式出炉。“这个规划是全国首个县级市层面编制的长江大保护规划,对全省来说,具有重要示范性意义。”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理事长张鑑高度评价。
江阴市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1+9”中1个总体规划从“生态保护、绿色发展、魅力彰显”三大战略层面出发,规划愿景明确,9个专项规划落实到战术层面,涉及到环保、生态、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行动方案清晰,务求“精准发力”。
“要把长江大保护的‘大力度’用到点,用到位。”江阴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治理好长江沿线的码头是江阴长江大保护的关键点。当前,江阴34.8公里黄金岸线,有近25公里已被各类建设占用。为确保长江岸线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规划明确,到2022年,江阴市规划港口岸线占比将降低到57%以下,到2035年,降低到50%以下,达到国家和省控要求。
精准更体现在抓住“护水”这个“牛鼻子”,“江阴攻略”画出了一张清晰的路线图:2019年,江阴将启动6家中心污水厂建设,到明年,城镇污水主管网实现全覆盖,消除江阴市域河道黑臭现象和劣V类水体,到2022年,全面完成无锡下达的15条河流整治任务,到2035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
不仅定方向、搭框架,该“攻略”更将发挥参谋功能。在东南大学教授、博导刘博敏看来,江阴的长江大保护“1+9”规划是一个新的规划类型,是典型的全方位规划、包容性规划。在产业转型上,规划用德国汉堡的经验为江阴提供启示;在治水上,规划在对江阴主要入江河道以及内河水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立足自身流域和水环境特性,建议参考美国在1972年启动的TMDL制度因地制宜制定削减污染源计划;而规划中提到的“建成完善优美的滨江天际景观带”,是借鉴了上海徐汇区滨江实践案例。
参与论证的专家学者,也对这份“江阴攻略”充满期待。“更加体现生态自然,减少人工干涉痕迹。”刘博敏认为,江阴可挑选沿江为主或是与沿江垂直的沿河为主的一段区域,打造出一个特色生态示范带。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董雅文建议江阴,“做大手术,下大决心,突出湿地苇草保护,打造自然生态的滨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