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召开时间已定,这场规模更大、层次更高、内容更丰富的科技盛宴令人期待。今年,恰逢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十周年,随着国内外产业资源的集聚、大批创新成果和项目的落地、行业应用的深入推广,曾经让人云里雾里的新鲜词汇,正逐渐走近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市民了解、熟悉并由衷发出“物联网就在我们身边”的感慨。在本届物博会召开之前,市委宣传部组织媒体深入采访贴近百姓生活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和成果,反映物联网对建设智慧城市、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等重要作用。从今天起,本报开设“融合创新 万物智联”专栏,推出“我们身边的物联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7月1日上午,百禾怡养院里。看着窗外,雨后放晴,90岁的余秀丽想去院子里透透气。她按下了挂在脖子上的智能卡。很快护工汪松就来了。“这个宝贝很灵,一按他们就知道了。”余秀丽相当喜欢只有火柴盒大小的智能卡,整天戴着。
在百禾怡养院,每一位老人都佩戴着这样一个智能卡。“它是老人的‘贴身护卫’,通过人员定位系统、紧急呼叫系统等传感设备的应用对老人进行24小时实时定位。”百禾怡养院院长赵娟介绍,老人如遇紧急情况,只需轻按智能卡上的“SOS”按钮,屏幕上立刻就会显示出老人的名字和位置,护理员可以迅速赶到老人身边进行处理。
除了智能卡,院里的智能床垫也令人大开眼界。外观没有特别之处,但里面增加了感知芯片,只要老人躺在床垫上,就可以实时准确地检测出他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数据以及离床时间、离床次数、其他异常状态,并且利用无线传输的方式,把数据实时传送到远程工作站或者移动手机终端上。
如此及时、主动、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源于中科西北星自主研发的“智慧健康养老管理服务云平台”。在养老院护理区内过道的天花板上,每隔10米就安装一个终端接收器,可随时监测养老院内老人的动向。在老人跌倒、离开活动范围、进入危险区域等滞留时自动报警,老人活动轨迹跟踪回放,确保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就连护理员的工作也纳入了智慧管理,由大数据显示刷卡和巡访记录。健康档案、医疗服务、看护安排甚至饮食起居,都被一一录入大数据,老人的餐饮、活动得到了妥善安排。护工汪松告诉记者,以前一个人看护几个老人,总是手忙脚乱,如今等于给自己配了一个智能化的小助手,只要在手机上设置好后,就能定时提醒自己该做什么,极大地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尤其是夜间。
“该平台采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智能看护管理、安防能耗管理等多个子系统,构建了云端一体化养老管理服务系统平台。”中科西北星技术服务部张文君介绍,该平台的应用不仅实现了老人定位求助、老人卧床检测、老人防走失、视频智能联动等功能,还可以对老人进行多级安全管理,为老人提供差异化的护理服务。
目前全市已有160多家养老机构、136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使用了这一平台。在中科西北星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可视化展厅内,无锡市智慧养老发展科技技术应用从运营服务数据中心、社区养老系统及智能终端、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及调度中心、机构养老系统及智能看护预警中心、智能护理服务系统智能终端、健康管理中心、环境安全检测及预警中心、在线医养融合健康服务、远程可视化陪护及系列物联网技术在养老管理服务中的应用等内容全面呈现。智能设备的屏幕上,无锡市养老机构数、床位数、服务人员数量、政府购买服务数据、社区服务人次等信息均能实时显示。
该平台的服务范围还在向全国其他城市拓展,现已有20多个省市的40多个城市有了项目落地。由中科西北星编织的这张高效安全的“智慧养老网”正越编越大、越织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