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首页>地方频道>无锡>要闻

民生为本,社会保障更有温度

  70年漫漫征途,无锡砥砺奋进,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成绩骄人,更在民生领域实现了巨大的飞跃,让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提升无锡发展的“温度”,最难的一环是如何确保弱势群体不“掉队”,而这也正是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始终关注的焦点——抬高地平线,筑起社会保障的“防波堤”,缩小困难群体与平均水平的差距。既要拉长,又要补短,以拉长带动补短,以补短促进拉长,努力创造百姓充分认可的全面小康新生活。

  社会保障“步步高”,公共财政八成投向民生

  今年1月1日起,无锡增加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市区范围内共涉及54.2万企业退休人员和4.8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这也是无锡市养老金实现“十五连增”。紧接着,7月1日起,无锡市又较大幅度调整市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来调整市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900元提高到960元,实现低保标准连续11年增长。

  家住震泽新村的退休工人李明俊今年78岁,“刚刚退休时每月只能拿到几百元钱,现在已经涨到3000多元了。”李老说,除了退休金年年增长,他和老伴享受到的各项福利还有很多:免费乘车、居家养老援助、大病救助、社区食堂午餐……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无锡市财政在民生保障工作方面,始终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将80%以上的公共财政资金投入民生事业。

  在社会保障领域,除了投入巨大资金和社会资源,无锡市委、市政府更立足制度创新,确保全市的社会保障水平“步步高”。无锡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985年,无锡市首创在国营企业中实行退离休职工养老保险费统筹办法。当时,无锡市区14个行业、487户国营公交、商贸企业,除7家部、省属企业外,都参加了退离休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参加的企业达企业总数的98.5%;参加统筹企业的在职职工21.4万人,退离休职工5.32万人,退离休职工占在职职工数的24.8%。1986年1月,国家体改委、劳动人事部向全国推广无锡经验。如今,无锡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全市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接近100%。

  从1995年4月起,无锡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低保制度,1998年4月农村低保制度在市(县)、区全面建立,体现出起步早、力度大、标准高、保障好的基本态势。目前,无锡市已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均纳入低保范围,确保了城乡低保对象保障率、低保资金到位率、低保金兑付率三个100%。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7年起,无锡市建立了低保标准与人均可支配指标挂钩的增长机制,市区低保标准按照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的比例确定。低保标准的年增长,确保了这一最困难群体的收入增幅不“掉队”。今年调整标准后,无锡市孤儿养育标准、临时救助标准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市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平均供养标准保持全省第二。

  精准救助“无锡方案”,破解全国性扶贫难题

  去年12月底,无锡市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救助开出第一单:77岁的患癌省劳模吴慕舟,通过手机申请到了大病医疗救助款18375.45元,大大减轻了他的经济负担。无锡市在国内首创,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1.5倍的中低收入群体纳入社会救助范围,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对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托底”,实施不限次数、“全病种”救助。为破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这一全国性难题,贡献出“无锡方案”,力争不让一户困难家庭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无锡,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覆盖面广,保障水平也处于全国前列。据统计,无锡市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5%。然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中低收入居民。据市民政局统计,在无锡市的致贫、返贫对象中,超过70%是因患重大疾病医疗自费支出较大而导致的。“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无锡有责任也有能力为破解这一难题作出自己的探索。”市民政局局长葛恒显说。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经过深入走访调研,无锡市民政局、卫计委、人社局等专题研究制定针对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的救助方案,填补这一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社会救助政策中的空白点。

  在无锡农村地区,无锡市推出的“第二医保”则让农民群众患病不再心慌。江阴市月城镇秦皇村村民老蒋去年因病住院,做了一个主动脉手术,总共花费22万多元。按照城乡居民医保报销相关规定,他可以报销11.8万元。出院回家后,老蒋打开手机上的“福村宝”手机客户端,将出院记录、住院费用清单、基本医保结算单拍照并上传,没过几天,他又从村委会领取了村级医疗互助给予的补助4.4万元。“如今在江阴市,已有近200个村建立了村级医疗互助制度,覆盖近百万人,年度补助资金超1亿元。”无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以来,无锡市首创三项举措,以组合拳形式集中破解重大病、灾祸致贫返贫突出问题:建立市区特定困难对象医疗救助责任保险制度,出台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救助政策,推广村级医疗互助制度。市民政局负责人说,市委、市政府今年对相关救助政策的调整升级,不仅使救助范围更广、救助门槛更低,而且救助力度也更大,让更多困难群众遇到“急难事”,不用再着急、犯难。

  应对“银发社会”挑战,养老服务提标升级

  84岁的老人史月娥住在梁溪区崇安寺街道,虽然没有儿女,但家里却“亲人”不断——每个星期,无锡市便民服务中心的家政服务人员都会上门两次,每次向她提供2个小时的家政服务,除了打扫卫生,还陪老人聊天,“感谢政府,为我们想得这么周到!”史月娥昨天告诉记者,这项由政府买单的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大大提升了她这样的独居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据统计,目前无锡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已超过四分之一,老龄化程度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如何应对“银发社会”挑战,让全市百余万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是无锡民生保障事业的重要一环。 市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无锡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无锡市关于推进养老护理型床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现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日常运营补贴、医保定点床位补贴、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入职奖励等五项标准全省第一,医保定点审批时限全省最短,圆满完成2018年底全市养老护理型床位占比超51%的目标任务。

  家住大箕山小区的刘阿婆几年前中风后瘫痪在床,前不久,她住进了附近的百禾怡养院,由专业团队照料,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这是一家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院,共有300余张床位。“我们的建设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光是建设补贴就拿了近300万元。”怡养院负责人赵娟告诉记者,得益于无锡市对养老产业的大力度扶持,民间资本投资护理型养老院的热情越来越高,百禾怡养院投入运营仅一年多,目前入住率已经超过60%。

  针对占老年人口总数90%的居家养老人群,去年无锡市的援助力度大幅提升:援助人数翻番,服务工时增加,服务内容完善。去年年底,无锡市出台《无锡市市区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实施办法》,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先进城市做法,将市区有机会获得居家养老援助服务的老人数量翻了将近一番;首次对不同类型服务对象的服务工时作了统一规定,并完善了援助服务的内容。目前,无锡市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对象共有17类家庭,对具有本市市区户籍、实际居住在市区范围内,年满70周岁的低保、低收入、独居和年满83周岁的老年人等9类家庭,提供每户每月2个工时的援助服务;对重度残疾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纯老年人等4类家庭,提供每户每月8个工时的援助服务;对年满80周岁、在市区范围内无子女照顾或子女残疾无能力照顾的老年人等4类家庭,提供每户每月16个工时的援助服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40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