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首页>地方频道>无锡>要闻

直击“痛点”,订立文明施工“无锡规矩”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个个建筑工地从土方开挖到竣工交付,不断刷新着城市样貌,也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近年来,无锡市铁腕推进建筑工地整治,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对标先进城市,仍存在不少“短板”:背街小巷附近工地“脏乱差”;工地周边成道路堵点;全市1000多个工地是扬尘污染的主要“贡献者”;施工噪音扰民仍不时被市民诟病;土方车抛洒滴漏、偷倒建筑垃圾变成城市流动的“伤疤”;工地现场的组织管理距标准化和人性化都有差距。

  订立文明施工“无锡规矩”,从源头补齐“短板”,很多“痛点”需精准施策逐一破解。

  为抢工期撸起袖子“随意干”

  对策:顶格执法,严管重罚杜绝工地“乱象”

  坐标一:梁溪区锡澄运河黄石大桥项目周边工地。现场:泥浆遍地,垃圾碎石遍布,不少地面裸土未按要求覆盖,围挡上更是涂满了小广告。坐标二:滨湖区观湖路与渔港路交叉口,某商业住宅开发项目。现场:沿渔港集贸市场对侧的一条工地外围道路上杂乱堆放着钢筋板,同一工地在两条路上开了3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堆放大量裸露石灰黄沙,走过能闻到刺鼻的粉尘味。

  近日,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多次对全市建筑工地开展“四不两直”督查,一些建筑工地被抓了现行。

  “文明施工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条‘硬杠杠’,触碰不得。”市质安站副站长朱秋良介绍,年后全市建筑工地复工节奏加快,无形中催生了一批“抢工期”热潮,不少施工单位心存侥幸,以为政府部门鼓励复工,不会因“小问题”查罚,于是撸起袖子“随意干”,把文明施工条例抛于脑后,殊不知监管部门对于违规建筑工地是“严管重罚,不放过一个”。

  文明施工如果不拿出“硬核”举措,建筑工地就很容易产生“抗体”。“以往只是口头警告,要求整改,不少工地等检查人员走后,继续施工。”新吴区质安站副站长糜佳说,现在不同了,只要不合格,马上停工,在新吴区,工地摄像头全部联网区质安站,停工期间随时抽查。对于有300多个工人的中等体量建筑工地而言,停工一天,建设单位至少损失5万—6万元。

  不文明施工将付出沉重代价,足以刺痛责任主体。锡山区城管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孙洪辉举例说,去年下半年开始,对于偷倒建筑垃圾,未经许可,运输2次以上建筑垃圾,单次直接罚最高15000元。此外,据市住建局质安处负责人介绍,去年底的一次执法行动中,胡埭工业园附近一个厂房建设项目,因2次查到安全生产隐患未及时整改,住建部门协同执法部门开出最高30万元罚单,停工一周,顶格执法,督促整改取得实效。

  扬尘噪音渣土车成“痼疾”

  对策:信用惩戒,源头管控让“绿色施工”常态化

  坐标一:地铁4号线快速内环西附近某站点盾构施工工地。现场:年后复工恰逢疫情防控,“工地轰鸣声太大,孩子没法上网课了。”附近小区某家长投诉到“12345平台”。坐标二:锡山区新明路绿城工地北门对面马路。现场:3月27日凌晨,一辆渣土车偷倒两堆建筑垃圾后想要逃逸,全程被摄像头监控抓拍。

  “扬尘治理要以克论净,尽可能用数据说话,明确量化指标。”市领导在现场督查中指明方向。记者在走访多个建筑工地时看到,虽然都按要求安装了噪音扬尘监测电子牌,但多数是“摆设”,“没有统一的阈值评价标准,什么算是重污染、不污染,都是工地说了算。”新吴区一企业负责人呼吁,打造“绿色工地”,管理要更精细,工地扬尘和噪音更需细化考核指标。

  信用联合惩戒对于责任主体是当头一棒。“施工主体怕什么,监管就罚什么。”住建人士介绍,信誉是建筑企业的“金字招牌”,直接影响工程招投标,施工企业信用分值要与文明施工直接挂钩。“去年新吴区194个工地中,就有126个工地因文明施工问题上了区住建‘黑榜’。”新吴区质安站负责人介绍,上了“黑榜”的企业因受到区质安站的公开批评,根据市住建局对施工企业信用分值的规定,下次招投标中最高将扣除5分,这对企业招投标将产生严重影响,倒逼企业积极整改,力争再上“红榜”,抹掉信用扣分。

  让“绿色施工”常态化,源头管控是根本。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文明施工费用是施工总投入的固定费用,约占施工中标总费用的1.5%左右,对于一些小企业,有些工程总费用才2千万—3千万元,分摊到文明施工部分也就几十万元,这些钱甚至不够买设备,更不用说专项管理。市建筑业协会相关人士建议,根治建筑工地污染痼疾,除了大力推动装配式绿色建筑、渣土车智慧管理系统、塔吊喷淋等降尘降噪施工工艺,还要从源头上提高文明施工费用在总标费用中的比例,既能彰显治理决心,也能迫使责任主体从源头上重视文明施工。

  工地环境与周边颜值“不和谐”

  对策:对标先进,精细化施策“绣”出最美工地

  坐标一:新吴区望虞河西岸某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工地。现场:工地围挡虽然用绿绒布覆盖,但边角处裸露,外立面也不平整。坐标二:梁溪区与滨湖区交界处稻香路附近,某道桥项目工地。现场:老桥拆除,新桥尚未建成,“空档期”工地外围“脏乱差”,便道狭窄,垃圾横生,给周边居民出行带来困扰。

  “工地土方一开挖,周边颜值降一半。”这是坊间对建筑工地周边环境的吐槽。“现在工地周边的环境虽比前些年好些,但市区一些工地留出的机动车便道又窄又绕,上下班高峰时极易堵车,给路过车辆行人留下混乱的印象。”在今年市“两会”上,一些市民代表说出了他们的直观感受。

  “目前全市建筑工地围挡基本实现了绿绒布全覆盖,但是品质与周边文明施工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市住建局质安处副处长闵向林介绍,去年下半年开始全市建筑工地推行草坪布围挡,以前工地围挡允许有70%的楼盘广告,造成了电话号码和卖房标语遍布大街小巷,如今,草坪布围挡上的亚克力字工艺广告成为文明城市的宣传“窗口”。

  记者采访时注意到,不同工地围挡草坪布品质参差不齐,成熟的大开发商围挡布采购价接近100元/平方米,而一些小工地或者市郊工地用的只有几块钱的围挡布,从具区路开过,同一条道路,分属于新吴区、经开区、滨湖区三段管理,有的工地围挡精致美观,有的仅简单一挂,下雨时,围挡还流下绿色的水,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相关人士建议,应尽快统一标准,“一把扫帚扫到底”刻不容缓。

  工地周边环境作为住建部门与城管部门的交叉地带,还需厘清职责,精细化施策。市人大代表杨飚建议,借鉴先进城市的相关管理经验,建筑工地环境治理需多部门联合出台相关细则,比如工地围挡除了有高度标准,还要有质量标准,且要全市统一,工地内噪音扬尘监测系统需环保部门拿出相关量化指标,而不是各工地自行管控,施工期间工地便道环境整治需加密联合执法力度。

  在采访中,多个部门人士均表示,从政策措施到智慧技术,从源头管控到现场督察,无锡市应全面补足短板,订立文明施工“无锡规矩”,“靶向”整治建筑工地施工环境,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让面广量大的建筑工地成为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02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