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首页>地方频道>无锡>要闻

无锡市将形成布局完备的防灾避难场所体系

  原标题:我市将形成布局完备的防灾避难场所体系

  40个防灾避难场所年内建成

  “在明眼处有完整的应急避难标识,物资储备样品完备、进出口路线示意图准确……”近日,无锡市住建局震防处检查人员对胡埭人民公园新建防灾避难场所进行了验收检查,完成验收后将交由属地维护管理。从市住建部门获悉,无锡市2016年正式启动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今年是收官年,年底前将完成40个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移交,目前,4个中心级和25个固定级避难所已完成建设,年内将形成南北布局、等级分明的城市防灾避难场所体系。

  一旦发生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往哪躲?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无锡市不少公园、学校、体育馆、大型露天停车场都能看到绿色的“应急避难指示牌”,但周围却看不到明显的防灾设施,怎样有效避难呢?记者跟随住建局震防处负责人来到位于经开区金匮公园和尚贤河湿地一期的中心级防灾避难点,原来是“内藏玄机”,一块竖立在草坪上的绿色示意图,详细“晒”出整个公园的防灾功能分区,提示灾害来临时如何有效使用避难设施。

  “草坪下面暗埋了供水、供电、排污、通讯、消防设施,旁边那处像集装箱一样的景观其实是储备间,里面有消防设备、临时帐篷、移动厕所、医疗救护设施和粮食样品,一旦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将立即变身大型户外避难场所。”相关人士介绍说。在储备间里,记者看到,里面整齐码放着各种救助器材,墙上还张贴着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这里储备的物资能满足周边居民15天生活基本需求,其中粮食等有储备期限的物资在避难所启用后由先前签约的固定渠道供给。”

  2017年,无锡市已完成金匮公园、太湖广场、新体育中心、旅游商贸学校4个中心级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并交付使用。2018年,各板块防灾避难场所开始启动建设,其中,宜兴市将该项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投入2700万元建设和桥防灾避难所,打造地震防灾教育基地;新吴区因新建项目较多,被纳入新建工程一部分的防灾避难所在等级和规模上都达到较高水平;梁溪区对一些学校和体育馆等进行了防灾避难场所改造。

  防灾避难能力是文明城市建设的考核指标之一。“由于防灾避难场所属于预防性建设项目,有些区级主管部门及属地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避难场所建设的标准、功能、等级参差不齐。”市住建局震防处负责人说,下一步,还需条块结合,协同推进,在建设标准、管理维护、规范使用和信息化管理上更精细化,将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维护管理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联动体系,此外,还将依托新建体育馆、学校校舍等资源,探索同步建设室内防灾避难场所。(孙倩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62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