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雷锋精神在当代的传承和弘扬。2022年的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无锡市第二十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如约而至。近二十年来,锡城大地的每个角落都上演着“红马甲”的感人故事,学雷锋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提升文明指数、服务百姓民生,涌现出一大批极具无锡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和一个个充满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志愿服务典型人物、组织,一项项坚实有力的创新机制应运而生,护航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团结“志愿红”共筑“大爱之城”。
项目纷呈,打造品牌亮点
每年3月,无锡迎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自2015年起,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融入崇德乐善“一月一主题”公益活动,成为这张无锡公益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爱之城”无锡,一年12个月对应着12个温暖的主题,如2月是“传统文化”弘扬月,9月是“尊师重教”感恩月,10月是“温暖夕阳”敬老月等,一月一主题,形成了无锡独特的城市公益文化。
20年来,我市积累起许多公益名片,无锡志愿服务屡获殊荣。2010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研讨会在锡召开,力推志愿服务“无锡模式”。2015年,无锡环太湖生态文明、网络大V文明传播等志愿服务品牌工作先后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大会上作典型交流。去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市精心组织了20多场“文明家门口”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超千名志愿者把1000余项(次)志愿服务送进社区,为群众切实解决生活困难。如今,“文明家门口”也成了市民耳熟能详的志愿服务品牌。
每月南禅寺广场学雷锋志愿服务、红十字救援志愿服务、市民巡访团文明创建志愿服务、“邻里守望、情暖无锡”主题志愿服务、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情暖回乡路”春运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这些具有品牌效应的志愿服务项目,已成为城市醒目的爱心符号。
典型闪耀,夯实群众基础
3月2日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传递首日,北京市盲人学校的操场上,出现了我市全国最美志愿者严三媛的身影。这位连续20多年开展义诊服务、帮助千余名盲人上岗就业的最美志愿者作为第6棒火炬手传递“光明之火”。严三媛是江苏省唯一入围冬残奥会的盲人火炬手,也是无锡历史上冬残奥会首位残疾人火炬手。
在无锡,还有很多与严三媛同样温暖的志愿者典型,以无私奉献谱写着大爱之歌。堰桥高中退休教师俞斌从1994年起踏上扶贫助学之路,足迹遍布20多个省180多所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志愿者、社区“外交官”吴艳恒牵头成立中外志愿者团,动员身边曾经受益的外籍居民,参与国内结对扶贫、捐资助学的公益事业。
在今日即将举行的第二十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启动仪式上,新一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又将揭晓。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典型则凝聚起强大的号召力,感染越来越多无锡人加入“红马甲”的队伍。据统计,我市活跃的注册志愿者已有79万人。近年来,无锡市全国志愿服务典型总数也在全省领先。
机制创新,汇聚强大合力
2月中旬,无锡发现首例外地关联新冠肺炎感染者,无锡市上下立即投入抗疫奋战,牢牢封死病毒传播路径,果断、快速、精准的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获得张文宏点赞。紧密的疫情防控网离不开志愿者的力量,自2020年初疫情产生以来,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就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号召志愿者就近就便参与服务。常态长效的志愿服务机制,为本次战“疫”期间数万名社会志愿者迅速完成报名、培训并有序上岗提供了保障。
锡城一个个品牌志愿活动的诞生,同样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志愿服务领导体制。通过对志愿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无锡建立起“文明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牵头协调、总会自主运行、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与”的体制,与“志愿管理信息化、志愿阵地网格化、志愿活动品牌化、志愿文化多元化”形成“1+4”服务模式。顺畅的体制,确保了城市志愿服务的高效运转。
同时,无锡还创新构建了组织协调、注册培训、团队孵化、活动运行、保障激励“五位一体”的志愿服务制度链条,引导志愿服务规范高效开展。在多重机制的推动之下,锡城志愿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内容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队伍不断壮大。满城“志愿红”用公益服务温暖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让文明之花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