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是苏州文化遗产保护日。自2015年起,每年这个日子前后,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都会以一场文旅融合的非遗体验活动,让市民走近非遗,“触摸”非遗,感受非遗与现代苏州生活的交相辉映。
前天(6月23日),由市非遗办主办的第十季“触动”暨“江南文化”非遗旅游体验活动来袭,张家港线、太仓线、吴江线、吴中线、姑苏线5条宝藏线路限时发车,带领市民在游玩中感受非遗的无穷魅力。苏报引力播App对“灵秀港城”张家港匠心游的精华部分进行了现场直播,给无法到达现场的朋友带来云端“触动”,吸引了17.5万人次观看。
非遗有“新”意
十年有“心”思
十年“触动”,每年都有新意思。今年的第十季“触动”暨“江南文化”非遗旅游体验活动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手段被融入文化景点,为非遗赋能,令参与的市民耳目一新。
前天上午10时,参与张家港线活动的市民抵达第一个场馆——河阳山歌馆。河阳山歌馆为保护和展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而建,穿行在这座江南特色明清仿古建筑中,市民通过科技互动装置,走近河阳山歌,了解这项非遗的“昨天”。孩子们被场馆中的一处绿幕摄影装置吸引,只要站在绿幕前,一旁的屏幕里就会将孩子们的影像即时摄录。通过屏幕再看,孩子们正置身于远古的围猎场景中,与高唱着河阳山歌的当地先民“面对面”。家长在外围,觉得好玩又新奇,纷纷拿出手机,为孩子们与先民合影留念。
离开河阳山歌馆,一行人来到张家港线的第二站——恬庄古街。古街上有榜眼府、杨氏孝坊等建筑。榜眼府内的“修身四境”沉浸式空间,通过三维数字影像,以“修身”为主题,经典修身格言融入画面之中,提纲挈领,呈现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美学视听盛宴,让大家看进去了,也听进去了。从榜眼府出来,港城非遗拖炉饼的香味传来,队伍中的几位国际友人被老作坊里的炉具所吸引,要求店家现场演示拖炉饼的做法。而孩子们则顾不上看,人手一个拖炉饼,有滋有味地把非遗吃进了肚子里。
这样的互动图景,生动又立体,非遗变得可听、可感、可赏、可尝,传统文化的魅力被激活,“触动”现代人的心灵。
云端“触”非遗
非遗圈新粉
连续多年,市非遗办与苏报“强强联合”,以引力播App直播的形式,扩大苏州非遗的触达圈层,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昨天(6月24日)下午,引力播直播团队抵达张家港线的第三站——肖家巷非遗村,开启直播。肖家巷的特色田园风光通过直播镜头被更多人看到。镜头里,一行人穿越花海,来到一间非遗工作坊,西施糕非遗传承人周卫忠早早地在此等候。待到参与活动的市民一一落座,他开始指导大家制作西施糕。
做好后的西施糕交由大家各自品尝。来自南非的苏州大学留学生范儒安第一次尝到这种糕点,边吃边评价:“Q弹!好吃!”他的同学、另一位留学生马克则表示:“我的中文水平不足以表达它有多美味。”范儒安还说,肖家巷特别美,给他带来了一种“慢生活”的感觉,“苏州这座城市,快慢古今都有涵盖,让我特别喜欢。”
之后,直播团队随参与活动的市民又来到了沙洲优黄文化园。在这里,有一间摆放了来自87个国家、135款特色美酒的展厅,被称为“美酒共和国”。外国友人们进入这一展厅,纷纷开始寻找自己国家的美酒,向队伍里的其他人“激情安利”。范儒安是一位喝酒的行家,他表示,自己很喜欢张家港这种黄酒甜甜的味道,其中的非遗酿造技艺很不一般。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除了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媒介。苏州文化遗产保护日到来之际,非遗大市苏州,以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用琳琅满目的非遗,持续“触动”人心,让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