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桶。今天啊,我要把竹编手艺人王师傅的竹编制品带去卖花渔村出售,你们觉得哪种样式会更受欢迎呢?”2月24日一大早,在歙县坑口乡阳坑村,乡村短视频博主汪鑫和搭档正在拍摄新的视频选题。
随着短视频热潮的兴起,一批批返乡青年拿起短视频这件“新农具”,投身乡村建设的广阔舞台。汪鑫便是其中之一。2021年,为了和家人团聚,还在广州从事电商工作的汪鑫,毅然选择了回乡创业。“回乡后,我和朋友联合创办了金丝皇菊加工生产项目,还注册了视频号‘汪小桶’,开始乡村短视频拍摄和创作。”汪鑫说。
坑口乡是汪鑫出生成长的地方,如今随着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使这个原本热闹的村庄显得有些寂寥。“让乡村通过流量被更多人‘看见’”,这是汪鑫创作短视频的初衷。长期的电商运营实践为他积累了不少短视频创作经验,但万事开头难,汪鑫说,“刚开始最大的困难是缺人,没有固定的摄像、文案、创意人员,更没有出镜群众。”
众人拾柴火焰高。拉着村里老人一起出镜,喊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帮忙,动员朋友同学加入,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汪鑫的视频号越来越火。皖南农具T台秀、上山砍柴、做农家大锅饭……视频里,农闲农忙、乡里乡外的“三农”等题材被轻快地叙事解构,不仅为受众提供了视觉愉悦,还勾起了更多人的乡愁记忆,让乡村成为不少网友心之神往的地方。目前,汪鑫的视频号已更新50余期,浏览量常常超过10000人次,最高的一条达到了206万人次。
如今,“汪小桶”视频号又有了新成员的加入。“我是这个村里长大的,能够通过视频实现自身与乡土文化传承、乡村文明发展、乡村文艺创新的同频共振,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这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文案编辑汪长娟说。此外,摄像毕志毅也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汪鑫,“我做了七八年摄影,得知没有固定的人帮他拍摄,就主动加入到团队中来。”毕志毅觉得,汪鑫做的事情很有意义,自己也希望能为乡村振兴出点力。
“今年,除了继续乡村短视频创作,我们还准备尝试直播,带动当地的笋、茶叶等农特产品走上‘云通道’,‘飞’出大山。”汪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