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已至,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就业春招热潮开启。4月7日,市人社局印发《构建互融共促“大就业”工作格局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涉及一系列创新性和针对性举措,令人欢喜,而大学毕业生能否在这个春招季迎来新的“春天”,令人期待。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超1170万人,对比去年再创新高,而考研报名人数在连续增长8年后首次出现下降趋势。一边是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一边是待就业人数存量尚未消化,大学生群体的“慢就业”现象引人关注。
社会需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优平台、更强保障。一直以来,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和企业“招不到人才”的矛盾始终存在,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交流不通畅,大学生对“职业稳定”的需求越来越高等问题也越发突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保江提出,“政府要通过有针对性、精细化的就业引导、支持或者辅导、培训,提高就业供求,解决就业过程中的供需平衡问题”。此次市人社局发布的《方案》,正是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了新动能,旨在全力促进就业创业与人才引培、社会保障、技能培训、劳动维权、人事管理等业务板块融合,打造“就业+”互融共促新模式,是扩大就业、助推人力资源优化的重中之重。
高校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完善引导、实践贯通。在设置课程、提供指导时,高校要强化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将职业能力需要与人才培养方向有效贯通起来,为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稳定性提供扎实保障。
此外,大学生自己也要更加勇敢地直面现实。正如去年被大家频频展开讨论的“孔乙己”“脱下长衫”等话题,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的拓展、就业信心的提升,也有赖于个人心态的调整和能力的提升。在明确职业目标、探究行业规律、审慎思考局势的基础上,大学生对社会和自我的进一步了解也是稳定就业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各地方、各部门、各高校始终把握形势、聚焦关键环节,共同发力、多措并举,正努力为大学毕业生开创一片就业“春天”。(吴韵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