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关键词”对企业在互联网上树立、推广品牌有着重要作用。自己注册的关键词,中介公司介绍的卖家竟开出了360万元的高价。蔡先生赶到无锡来交易,却被坑了3.3万元。这是无锡第一起涉及关键词买卖的刑事案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昨天,记者赶赴无锡公安滨湖分局一探究竟。
蔡先生不是铝行业从业人员,却脑筋灵活地想通过“抢注”关键词买卖获利。他注册了一个“铝行业门口”的网络关键词,待价而沽。今年4月下旬,在蠡园开发区宝通大厦的一家信息公司主动联系了蔡先生,表示有客户想以360万元的价格购买。蔡先生从泰州赶到无锡,在这家信息公司的牵线下,跟买家见了面,双方签订了协议。买家很是豪爽,只是要求完善物联网端口。完善物联网端口的费用为七八万元,经协商,买卖双方与信息公司一起出钱,蔡先生自己出3.3万元。为促成交易,蔡先生出了钱,一个星期后,就拿到了物联网端口完善的证书。但没过多久,买家人间蒸发。蔡先生与这家信息公司联系,也没有说法。
蔡先生深感自己吃了个哑巴亏,遂到蠡园派出所报了警。警方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终于摸清了背后诈骗团伙的活动。5月29日,诈骗嫌疑人李某等4人投案自首。原来,李某曾在一家信息公司工作,从事关键词中介买卖。见有利可图,在2014年11月中旬,李某、蒋某各出资7万元,成立了一家新的信息公司,帮客户注册通用网址、无线域名等。李某为法人,蒋某为总经理。公司招聘了1名业务经理、5个业务员。由业务员在互联网平台上搜索想转让关键词的客户资料,以帮忙找买家赚取中介费。但这家公司自成立后,从来没做成过关键词交易的生意,“压根不存在买家,公司也没找买家,只是想以此骗客户的钱。”
在这起诈骗案中,该公司业务员联系上了想把关键词卖个大价钱的蔡先生,李某则在网上找到了托儿“王波”。对于“王波”,李某并无联系方式,只知道是个福建人。“王波”演好了戏,领了1650元就离开了。至于物联网端口争议的解决,蒋某通过QQ群找到人手,花费1000元就办成了。对于金钱往来,李某多了个心眼,出具的收条落款用的是“王斌”这个假名。“我知道这是诈骗,是违法行为。”落网后,李某表示积极配合退钱。目前,李某、蒋某,以及涉案的业务员、技术人员已被刑事拘留。蠡园派出所办案民警介绍,自从有关部门放开管制,关键词买卖不再受限后,不法分子便以有人高价收购“关键词”为诱饵展开诈骗。吃准的就是客户为赚大钱,愿花点小钱的心态。如果客户闹得凶,非要追回损失,公司就退回部分款项息事宁人。本案是无锡第一起涉及关键词买卖的刑事案件。(记者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