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四川北路街道获悉,近年来,街道探索创新“三所联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并将符合标准的“12345”热线矛盾纠纷工单纳入“三所联动”,依托“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赋能“12345”市民服务热线。
据统计,2023年11月至2024年7月,纳入“三所联动”的热线案件共计19件,其中调解成功并满意11件,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质增效,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多方参与,撬动多元资源力量解民忧
依托“三所联动”机制,热线不但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而且撬动多元资源力量参与其中,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日前,四川北路街道“12345”市民热线接到一则求助电话。求助人称自家水管阀门被人锯断,着手修复水管却遭遇楼下住户阻挠,眼看断水将近48小时,无奈来电求助。经查,因邻里纠纷长期未得到妥善化解,一楼和二楼住户曾多次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问题。此次来电原由在于,一楼住户认为自家房屋漏水是二楼住户卫生间所致,从而“私自”切断二楼水管。
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街道司法所接单并将其纳入“三所联动”受理范围,第一时间联合律师和社区民警上门释法,向双方当事人阐述启动诉讼程序可能获得的判决结果,引导当事人形成合理心理预期。随后,街道司法所协调公安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属地居委会、综合行政执法队、物业企业等部门召开矛盾纠纷调解会,分析两户居民的矛盾症结,开展多轮背对背调解。经过各方不懈努力,一楼住户向二楼住户承认错误,约定由一楼住户负责二楼水管修缮事宜,得到二楼住户谅解。
“法理情”相融,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
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提是同群众打交道。如何解开当事人心结,进而让当事人心服口服,是街道一直思考的问题。依托“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热线以“法理情”为抓手,探索有效的矛盾纠纷化解路径。日前,市民多次致电“12345”市民热线,反映多伦路某业主装修房屋时对其围墙作加高处理,影响相邻房屋一楼天井采光。街道城运中心接单后赴现场了解情况,发现双方当事人说法存在分歧。街道城运中心主动联系区规划资源局,得知此处房屋系解放前所建,无法获得房屋原始图纸档案。考虑到市民实际生活需要,同时为避免邻里矛盾进一步激化,街道城运中心联合司法所启动“三所联动”机制,会同综合行政执法队、居委及纠纷当事人召开围墙影响采光问题协调会。本着“居民事,商量办”原则,各方分析问题本质,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通过多次沟通协调,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矛盾得以妥善化解。后期,街道回访当事人,当事人表示“街道响应速度快、为民办事效率高”,对街道“12345”热线办结态度和效率非常满意。
“三所联动”快速响应,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除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从源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外,街道还以法治护航营商环境为目标,依托“三所联动”解纷机制,探索涉企纠纷化解联勤联动新模式。前不久,四川北路有美食城商户们来电反映,商铺因二房东断电无法正常经营,严重影响正常市场经营秩序。为避免事态进一步发酵,司法所收到城运中心热线流转单后,迅速启动“三所联动”机制搭建调解平台,联合综合行政执法队、居委及物业第一时间约谈二房东,安抚商户情绪。同时,律师和社区民警现场向二房东和小商户开展法治教育、法理分析,引导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商定由二房东速恢复供电,确保租赁期间商户正常经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桩事关市场经营秩序的租赁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以上事例是虹口区“三所联动”机制不断健全和发挥效能的缩影。作为“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首创地,近年来,虹口区积极探索并深化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整合三方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应对矛盾纠纷量大面广,年均纠纷警情占总警情的约五分之一的挑战,虹口区全面推广“三所联动”机制,通过设立“三所联动”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等,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力量最大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9个派出所矛盾纠纷调处室、8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198个居委会法律服务室,签约了16家律师事务所,形成了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在解决具体矛盾纠纷的同时,“三所联动”机制还注重推动从“解剖一个问题”上升到“解决一类问题”。通过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形成经验总结,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参考。比如,今年3月,虹口区成立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引入律师力量参与后续物业纠纷调解。通过“老娘舅”的跨前一步,将物业纠纷解决在萌芽,这也是虹口深化“三所联动”工作,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物业纠纷多元化调处机制的又一项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