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大船掉头,黄山市道路运输行业共赴“花海”

3月21日,黄山市首条数字化定制旅游专线“屯溪-篁岭景区”线路开通运营。通过传统客运企业+滴滴出行平台的形式,实现了线下客运资源与线上流量的高效整合,“网上购票、线上选点、动态可视、就近上车”的出行服务体验,使道路客运的“老业态”焕发“新风采”,获得了市民的高度关注。

2015年以来,私家车普及和高铁线网持续优化的冲击,让道路客运行业业务量断崖式下跌。从重资产行业“船大难掉头”,到联合互联网门户网站“轻车简行”,黄山市道路运输行业克服了疫情、客流下降等不利影响,在风浪中艰难完成了转型升级,实现了向“花海”的奔赴。

数据整合,种植“信息之花”

互联网时代,行业高度关注出行信息整合与应用。2021年以来,由市运管中心牵头,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客运线路数据整合”和“电子客票”应用推广工作,累计投入资金372.472万元(其中行业部门解决资金330万元),新增投入“电子客票”自助机19台,改建实名核验闸机快速通道22条,购置嵌入“deepseek”算法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一台,完成全市客运班线客票与省电子客票平台整合互通,实现群众出行“线上可查、一网锁票”。2024年,累计有107.9797万人通过电子客票实现便捷出行,其中长途客运电子客票率已达95.32%。道路客运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扬长避短,深培“转型之花”

认真审视行业发展前景,发展道路运输“相对优势”。结合行业法规调整,市运管中心积极强化政策宣贯引导,指导企业在长途运输做“减法”,在近短途做“加法”,实现企业业务转型:

一是车头向下,拓展城乡公交服务。2021年以来,全市共有3家主要客运企业主动拓展公共交通业务,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实现“车头向下”的公交化转型,截至目前,由道路客运企业开行的城乡公交线路69条,占全市城乡公交线路近7成,部分企业公交板块业务营收已占企业总体营收的80%;

二是车辆向小,定制客运服务有亮点。2021年,在疫情阴霾下黄山市响应行业法规调整,率先开展定制客运试点,采购7-19座小型车辆26台,在2条县际客运班线、1条旅游客运线路上提供“掌上预约,门到门接送”的定制客运服务,揭开全市道路客运“掌上出行”时代。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成熟运营定制客运线路8条。同时,鼓励客运企业以管理优势、车辆优势推进小团体高端定制包车客运服务,截至目前,由客运企业牵头开发的62条小团队高端包车定制游线路,实现“客票+门票+住宿”一站式票务服务,与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客运车辆直达景区(索道、渡口)。

合作共赢,栽种“融合之花”

盘点家底、凝聚合力。2021年以来,市运管中心以“交旅”、“交邮”融合发展为抓手,引导传统客运企业打破行业壁垒,推动“融合发展”:

一是资源共享,促成客邮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行业牵线搭桥作用,夯实传统客运企业与邮政快递企业沟通的联系渠道,在重点项目上现场推进,先后促成黟县客运站、歙县公路客运站、黄山汽车客运总站、太平客运中心闲置场站资源的“再利用”,以低价形式吸引入驻4家邮政企业,2家社会快递企业入驻,建立县级邮快分拣线3条,年均处理快递近110万件。依托客运场站综合开发,实现了邮政包裹分拣到公交车辆装车的0距离转换,全市33条客货邮合作线路有序开展,2024年全年由客运车辆(含城乡公交)携带小件快递已突破60万件,仅客邮融合一项即为客运企业拓展营收约96.3万元(含场站租金)。

二是交旅融合,织密“无缝接驳”客运网络。聚焦黄山市“三站四门”空间布局和“全域旅游”建设目标,开通由市内主要客运枢纽至景区景点交通线路40余条,进一步完善“区域联动、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同时,以“互联网+”思维及用户体验为导向,积极引导企业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会同文旅部门共同推进“黄山旅游官方平台”交通出行板块建设,实现交通旅游出行信息线上查询、预定。截至目前已有9条旅游客运线路、6条精品包车定制线路接入。2024年,全市道路客运行业累计服务游客约123.8万人次,线路票款收入突破2700万元。

以安全管理为温土,以服务提升为养料,以信息化智能化提升为水分,黄山市道路运输行业在逆势中完成转身。下一步,市运管中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为目标,持续推进道路客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道路客运覆盖水平、服务效能和行业安全管理能力,向道路客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花海”进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