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沚老街夜景。
编者按:葭沚老街是台州的商贸中心和文化遗产走廊。它始于唐,建于宋,兴盛于清中期,这里有商贾巨富、东黄西陶家族的变迁,亦有将军第、大夫第遗存的烙印。但到了近代,葭沚老街开始沉寂,被诟病为“看不清的街、出不去的水、留不住的人”。为了复活地标,留住乡愁,重续文脉,椒江城发集团立足老街的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全力作好项目建设、招商品控、后期运营三篇文章,倾力打造“台州城市会客厅、新时代文化高地和文商旅融合发展新典范”。那么,重建的葭沚老街是如何在保留原有的古街形态的同时,赋予新时代的灵魂?对于城市更新来说,有何启示?从今天起,本中心推出“解读葭沚老街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台传媒记者庞晓栋/文 孙金标/摄
“走,去葭沚老街!”
日前,在椒江工作了4年的95后孙梦静,带着从老家天台过来的亲戚们,去椒江葭沚老街转了一圈,感受其特有的韵味。
她解释,葭沚老街距离市中心近,交通便捷,重要的是,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特色,而且越来越“新潮”,可以满足各年龄段的需求。
葭沚老街,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彼时是靠近出海口的重要点位。唐宋两代,葭沚渡口逐渐繁盛。清朝开海禁后,成为闽浙贸易的重要港埠。
渡口人来人往,街市应运而生。清朝中期,葭沚老街已具雏形,至民国时期已发展为相当规模的镇市,社会功能不断完善。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20世纪90年代后,老街日渐衰落——危旧房林立,市政配套极度缺失,被诟病为“看不清的街、出不去的水、留不住的人”……
绝不能让家园就此沉寂,让历史文脉被雨打风吹去。近年来,椒江启动葭沚老街城市更新,由椒江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通过留住老街格局肌理,走出新老融合的共生之路。
古建韵味 绵延文脉
拐过泉石环绕、暗香浮动的引导景观片区,就可以见到葭沚老街的标志性建筑:文昌阁。三层阁楼,雕梁画栋,青瓦重檐,满满古意。
阁楼上挂有“海州文枢”“天开文运”等牌匾,示意葭沚一带自古以来崇文尚学的风气。
文昌阁的南面,有一建筑,依旧是古色古香,用于开设“大隐书局”。
“在文昌阁前设书局,有文脉传承之含义,也给老街定下‘文化味’调性。”椒江城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洪杰解释,因为老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必须保留这份韵味。
在南广场,除了大隐书局,浦江荟、御道茶会的建筑同样富有“台州地域经典”风格——采用屋脊装饰蛎灰堆塑,门窗、斗拱等外檐木装修。每幢楼的屋脊层层飞檐,如羽翼般的曲线,形如展翅的凤凰,尤为灵动。
葭沚老街牌坊位于街区入口位置,正面写着“葭沚”两个大字,背面则书“千年古渡”字样。
沿着主街一路前行,可以看到临街建筑灰雕的精巧,屋脊、飞檐、山墙、台门、门窗楣处的细节,店招、立招、标识等均加入具有老街特色海贸文化的主题纹样和文化符号,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历史的深处。
椒江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质安科科长程鲲鹏介绍:“在修建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老石板、青砖、瓦片等古建筑材料的收集和再利用。一些保存完好的建筑,像‘台绣’所在处,我们仅用旧材料对屋顶、椽木进行修缮翻新,做到修旧如旧。新建建筑,我们在外观上保留了台州传统风格,如鱼龙样屋脊、飞檐翘角、海物雕花等,并应用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灰雕技艺,塑造饰有海浪纹、鱼纹、龙纹等文化元素的屋脊装饰、台门、门窗楣等,协调整体风貌,希望传承那份台州记忆。”
建筑是历史的年轮。如今,修复后的一座座建筑彰显着老街过往的韵味。葭沚老街的肌理,在此复活。
水系连通 优化景观
在老街入街口不远处,“水上葭沚”赫然在目:通过芦苇、白鹭雕塑等微景观的设置,重现江南特色的生态水景观。
水上,一艘乌篷船静止着,与它作伴的几只黑天鹅,时而仰首弓颈浮靓影,时而骄翅腾飞展英姿。当清风拂过水面,边上的芦苇摇曳舞动。不远处,一座名为“临风桥”的景观桥,供游客踏桥而过,环水而行。
“这块区域还有个唯美的名字,叫‘在水一方’,设计灵感源于‘葭’‘沚’二字本身,‘葭’为水边的洼地,‘沚’为水边的芦苇。”椒江城发集团设计部经理李炳达介绍,希望通过再现古色古韵,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打造“城中芦苇地,梦里水街行”。
纵观全貌,葭沚老街做足了水文章和生态景观打造,这也是它与其他街区的最大区别之一。
葭沚老街自古河网密集,池塘星布。它的兴盛发展、渔业的发达、港埠的繁荣,源于其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由此可见,水是葭沚老街的灵魂。
在修复中,椒江城发集团深谙其道,注重老街的水系打造、相互贯通,通过系统修复水生态,延续葭沚特色——
在外部,将老街与西侧道路连接处恢复成水系,同时在南入口处,将周家里南侧恢复大水面。
在内部,借鉴山水造园形式,以景区思维打造水景迎宾,将景区与外部分隔;商业水街,通过水渠引导形成主街序列,打造伴水而行的湿地主街,增加行走体验;主景水面,通过洼地、水塘等形式联系各水面,将水体“盘活”,形成场景爆点。
葭沚老街的景观打造也很有讲究,不仅仅是水边,每一座建筑旁、每一条小巷,都建有绿化带。
“亭台楼阁,古风石桥,雾森叠石,搭配起来,才能让整体景观更显精致灵动。”李炳达说,因为老街街巷狭窄,在第一版设计方案中,没有留出多少绿化空间,总感觉缺少点内容,之后在方案优化和现场施工中,创新运用“园林化”布局方式,选用超过70个品种的乔灌木、地被植物,“见缝插针”式打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院落式绿化景观,做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
经测算,老街一期景观面积共16112㎡,占项目总面积的43%,占比近半,其中绿化景观面积达10612㎡、水系景观面积5500㎡。
夜游老街 别有意境
要体验葭沚老街的美,最好的方式是夜游。夜幕降临,建筑外立面、廊檐下挂满的轮廓灯和古典灯笼一齐点亮,葭沚老街变得流光溢彩。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饰品店、热气腾腾的小吃店,让游人仿佛回到了舟楫交织、车水马龙的古代。
“我们从建筑功能、风格特点上分别运用不同的照明方式进行光环境处理,既保留老街历史文脉的厚重感,又重塑‘闹中有静’的老街夜景格局。”李炳达说。
比如把南广场文昌阁作为视觉中心点向外退晕,运用示廓灯带勾勒突出老街建筑屋顶的飞檐翘角和特色灰雕,使整体景观更显精致灵动;青石板路两边的树木加入灯影照射,显得更加苍翠;水泾边选用体积小、造型特别的灯具,让水体更加绚烂,给老街带来无限生机。
然而,要让灯光照明效果既与葭沚老街景观相协调,又需彰显文化地标,渲染街市氛围,体现地域文化,并非易事。
李炳达介绍:“现在我们看到的灯光布局其实经过了好几轮调整。第一轮,整体灯光效果较暗,我们便在山墙、立柱和下方墙体增加灯具。水底的灯光起初有黄色、白色、蓝色等,最后发现还是只用蓝光更合适。主街的中式吊灯、中式灯笼位置也调整过。”
此外,椒江城发集团还通过打造导视系统、氛围系统等,让葭沚老街在朦胧夜色中更加显眼。
作为葭沚老街原住民,陈海萍笑谈:“现在的葭沚老街真是大变样,亮了,也靓了。有吃有喝有玩有看。”
葭沚老街,古韵与新意交织,历史与现代交错,让人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