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徐州搭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高速通道

今年以来,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中国矿业大学)项目成功获批;华为与徐工合作打造了全球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及平台;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主持研发精细探测装备,在多个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越来越多的科创平台与企业加快携手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科技与产业的创新链条有序衔接、互动融合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徐州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企业与科创平台的“牵手”共进。

发挥创新裂变效应

走进中国矿业大学—江苏淮海科技城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中工创智信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开发的数字安灯系统,赋能厂房实现数字化转型;中国矿大研制“CWH12型煤层瓦斯含量井下一站式快速测定仪”已在200余座矿井成功应用,半年已实现产值超千万元;国内首套矿用应急储能电源于去年8月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场场基于创新平台科研成果转化“接力赛”正轮番上演。

科研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的基础在于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传统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线性创新模式缺少科技成果供需双方高效衔接。徐州正着力抓好科创载体、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发挥创新裂变效应。

在徐州高新区,政府、企业与高校合作建成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中红外激光研究院、清华大学特种车辆芯片检测验证中心等省级以上集成电路领域省级研发机构12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4项,落地即加速。

全市牵头建有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各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省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公共服务平台8家、新型研发机构270多家。

各类型多层次平台载体已投入运营,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等五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徐州建设创新平台、创新载体,推动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区域科创中心磁场效应。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科技企业是产业体系现代化的“题眼”,也是创新体系中的微观基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对于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11月,徐工集团成立徐工装载机械研究院,如今全球首条新能源装载机生产线已建成并投入生产。这条生产线不仅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还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企业掌握市场需求、技术应用场景,拥有敏锐的“触觉”,更能以此推动多个主体围绕场景从松散耦合转向紧密耦合。

作为徐州本地医药企业龙头,恩华药业在上海、苏州成立研发公司,充分利用上海、苏州的人才优势和新药项目优势,建立恩华药物研究院,加快市场潜力大、技术壁垒高的新产品研发进度。

数据显示,2023年徐州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3.7%,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分别增长84.0%、67.8%。

科技领军企业和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深度融通,更能够形成自下而上的创新涌现,加快形成“基础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依次递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设置省级前瞻技术研发项目、未来技术应用场景、未来产业“链主”企业等15项指标,实施技术攻关、中试孵化、产业培育等八大行动,推动未来产业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同时,徐州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实施“徐州科创圈”建设三年行动,促进“四链”深度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塑造良好创新生态

从迈出“实验室”到走向“生产线”,需要突破重重关卡。

为扫清产业发展障碍,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徐州搭建起一条条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高速通道,使高校科研成果能够“落地生金”。

今年7月,中国矿业大学获批省级概念验证中心,目前已完成首批十余个概念验证项目的遴选,共4个项目获得资助并进入验证阶段。

“我们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效率和质量,力争产出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海山表示。

创新平台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深挖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在徐高校“富矿”资源,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高校及大院大所合作共建,推动“科技副总”和“产业教授”双向奔赴,构建科研成果常态转化机制。

10月21日起,我市参与“江苏人才周”活动组织多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带着需求赴京延揽人才。同时,回访往届科技镇长团成员;举办徐州—北京工业大学合作对接会;深化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企业家培育等多方面合作。

从政策支持到资金投入,从平台建设到人才引进,徐州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企业与科创平台“牵手”共进,使这座城市成为创新资源汇聚、创新成果频出的热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1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