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安徽林长制改革再出发 林业总产值达5721亿元

  人民网合肥9月19日电(丁纪)安徽作为林长制改革的发源地,自2017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以来,林长制改革已成为新时代安徽全面深化改革的标志性品牌。

  林长制改革工作取得成效,离不开林长这个关键。9月19日上午,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目前,安徽全省共5.2万名林长守护着400余万公顷森林和100余万顷湿地,形成了省级总林长负总责、市县总林长指挥协调、区域性林长督促调度、功能区林长抓特色、乡村林长抓落地的工作格局。

  安徽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林长制地方法规《安徽省林长制条例》,实现了林长制从“探索建制”到“法定成型”的飞跃。以林长制为平台,安徽还出台了优化林业发展环境22条政策、示范区建设17项任务和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16项举措,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构建了林业发展问题、补齐政策短板的制度平台,进一步健全了林长制运行、监督、考核机制。

  安徽省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森林“四库”功能作用显著提升。据悉,安徽正全面实施绿美江淮“十大行动”,坚持推进“四廊两屏一圈两区”重点工程建设。

  2024年,全省已完成人工造林26.09万亩、封山育林74.48万亩,分别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0.5%、67.7%。组织开展黄山市、六安市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实施省级森林质量提升示范项目119个、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项目42个,启动建设绿美村庄200个、绿美乡镇80个。

  围绕绿美江淮行动,安徽各市结合实际,探索形成了一些特色经验做法。芜湖市结合美丽长江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着力打造长江百里生态湾;马鞍山市创新开展“百村栽万树、林果进庭院”活动,鼓励发展“五小园”等庭院经济;淮北市实施“二次上山”行动,全力推进“每年5万株黄栌”计划等。

  此外,安徽省还在积极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着力打造木竹加工、特色经济林、生态旅游3个千亿元和木禾油料、苗木花卉2个500亿元产业。全省林业总产值从改革前的3192亿元增加到5721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森林火灾受害率远低于国家标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连续五年攻坚行动目标完成率居全国前列,获国家林草局通报表扬。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安徽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密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健全落实“林长制+”工作机制,切实把林长制改革制度优势转化为林业生态治理效能,持续擦亮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品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