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日晨光唤醒美好的一天,“70后”吕兴荣行走于车间生产线,巡检一批批VC钠粉剂产品安全下线,交付海外市场订单;“80后”薛小燕在直播镜头前,推介自主设计的披肩假领,以细节巧思为顾客提供穿搭指南;“90后”夏仲禹将热爱发展为事业,操控无人机探索低空经济新赛道;“00后”邵颖将创意灵感绘制成一幅幅具象画稿,丰富产品视觉传达……
从传统行业到新兴产业,从工厂车间到阡陌农村,从高端科技到市井寻常,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牵着百姓民生。在靖江,万千岗位承载着滚烫的人间烟火,托举起“乐业马洲”的稳稳幸福。
产业带动,拓宽就业新空间
“百企千才”新春大集上,132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5160个;12场“新春三送”招聘会,将5000余个优质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乐业马洲 ‘职’播云聘”每月一期,开辟“云端”揽才新通道……今年以来,靖江城乡招聘活动不断,就业市场春潮涌动。
热潮之下,是求职与求才的双向奔赴,更是靖江产业发展的蓬勃脉动。
德靖高品质不锈钢管项目是我市“青山”虹吸效应下招引落地的新型金属材料制造企业,一期江苏德靖管道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新厂房业刚完工,德威集团总部人事部经理徐自容就辗转于招聘活动现场招兵买马、求贤纳才。“企业预计在今年6月正式投产,自动焊接、氩弧焊、金属材料分析、无损检验、仓管等十余类岗位用工需求超150人。”徐自容介绍。
以产聚才,是扩大就业增量的有效途径。德靖不锈钢是我市发挥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协同效应,持续拓宽就业空间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先进产业集群,创造海量高质量就业岗位:江苏赛德力制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新厂区亟待投用,将引进一批高精度技术设备,新增算法工程师、机械设计师、电气工程师以及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等大批岗位需求;靖江佳晟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深耕精密制造领域,市场持续拓宽,加工中心、数控车工,以及机械、电气等专业研发工程师等岗位需求量超百人……在靖江,产业升级正成为拉动就业的重要引擎,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推动产业的良性循环加速形成。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我市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不断完善创业生态,以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更加贴心的政策服务为创业者解除“后顾之忧”,助力各路“创客”放心打拼。
3月19日,在城南电商创新中心一期,靖江“创客”徐常坤创办的宠物生活馆访客不断。瞄准宠物市场需求,徐常坤于2023年下半年开启创业计划,开发兼销售宠物零食、服务、配件,并延伸至宠物医疗、美容及线下体验等领域,项目带动主播、客服、运维等岗位就业近20人。不远处的中心二期项目园内,专注电容笔生产的靖江掌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产销两旺。公司于去年4月从苏州来靖入驻,带动质检、装配等一批用工需求。家住新城区的王全萍得知企业招聘信息后,来到掌酷工作,她对现在的工作十分满意。“来靖之后,公司场地、招工用工等问题很快‘一条龙’解决,让我们迅速投入生产。去年销售各类电容笔超1000万支,今年我们还准备进一步拓宽外贸市场。”对于未来发展,公司负责人洪祥光信心满满。
目前,我市共有省级以上创业示范基地4个,在孵项目超150个,初步估算可带动就业1000余人。2024年,我市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270万元。
人岗匹配,“两头难”变“两头甜”
今年2月以来,由市人社局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打造的“乐业马洲 ‘职’播云聘”活动直播间热度爆棚,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土优质企业纷纷做客推介,截至目前已发布高薪好岗500余个,吸引5000余人次“围观”咨询,掀起“云”上求职热潮。
“直播+招聘的形式,既为企业提供了宣传展示的平台,也打破了企业揽才的空间限制,开辟了新渠道。”江苏品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人事邵敏说。
人力资源信息不匹配,是造成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原因。面对企业“有活没人干”,求职者“有人没活干”这一“两头难”的困境,我市从供需两端发力,多措并举畅通人岗匹配“高速路”,变“两头难”为“两头甜”。
市人社局联合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引才用工需求超前对接机制,通过专员对接、访企拓岗、政策宣讲等方式,及时跟进用工需求。另一方面,持续拓展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靖找零”小程序等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引进大数据筛选、定向推送、“AI易面”等技术,提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精准匹配度。今年以来,我市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2场,并赴陕西永寿、云南曲靖,以及省内扬州、镇江等城市开展人力资源协作、大型双选会等活动,累计发布岗位近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000余人。
3月14日,省靖中专校联合江苏恒义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开设的“订制班”开班,12名企业员工参加安川工业机器人调试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充实岗位需求。聚焦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群众需求,我市统筹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帮助劳动者提升实用技术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有岗可安”到“优岗可选”的跃升。2024年组织焊工、中式烹饪、家政员、育婴员等技能培训、创业培训63班次,累计2055人获益。培训过程中,我市同步推行“培训+岗位”“培训+输转”“培训+创业”服务模式,对接劳动力市场提供用工信息,推动培训与就业无缝衔接。同时,鼓励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有序推动员工技能等级提升,带动收入增加。
兜牢底线,全链条服务到“家门口”
阳春三月,马桥镇徐周村风光正好。保洁员贾传政早早来到自己负责的区域,认真开启一天的工作。“离家近,收入也稳定,这份工作我当然要好好干!”贾传政说。
贾传政是徐周村村民,原先靠在工地干装修、打零工维持生计,一直没有固定收入。2024年上半年,一度面临失业困境的他来到村内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登记求职信息,在人社专干的帮扶下,去年底,老贾获得一份公益性安置岗位,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
重点群体是就业的基本盘,稳住重点群体,就牵住了就业的“牛鼻子”。贾传政的稳定就业得益于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2024年,我市以就近就地服务群众所需企业所盼为原则,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全市所有乡镇均建成了“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依托各镇服务站,我市打通低收入人口、零就业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及时掌握人员动态信息,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但未就业的群体,通过“1131”就业援助行动帮扶就业600余人。2024年,我市“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数、失业人员帮扶就业率位列泰州第一。
我市还积极发挥政策稳岗作用,在落实“减免返降”等系列政策过程中,深化“政策找企”服务模式,推进“直补快办”“免申即享”。2024年为8331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386.23万元,发放企业社保补贴364.69万元。
就业稳则人心安,就业稳则信心足。2025年,我市将持续聚焦政策集成、服务创新、产才联动,全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保障人力资源供给,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以更优服务、更强动能书写“乐业马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