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4时27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本次发射,来自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长二F火箭配套了多款自研传感器及传感网络系统,中国电科十四所多部雷达也用过硬的技术为火箭和飞船升空保驾护航。
南京航空航天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积极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发展,做强临空经济示范区航空核心产业,打造航空先进制造区,实现航空航天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良好增势,特别是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展现持续上升势头,9月当月的产值增长68.3%。
瞄准“新高地”,航空航天领域展现“南京力量”
“本次发射,高华产品质量可靠、性能稳定、表现良好,为火箭成功发射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高华科技董事长李维平介绍。
据介绍,载人航天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高华科技高度重视,抽调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外场保障团队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服务保障。据悉,高华科技为长二F火箭配套了多款自研传感器及传感网络系统,产品涵盖加注供气测控系统无线监测设备、活动平台健康管理系统、全箭空调无线传感器监测系统及压力、温度、湿度等多种传感器,实现对火箭各系统内测量参数的实时采集。
“任务期间,高华外场试验队员始终绷紧弦,毫不懈怠,认真细致地做好巡检工作,保证产品零问题,确保发射任务安全可靠、万无一失。”李维平告诉记者。
10月1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10月15日,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进入四季度以来,高华科技多款核心产品应用在航天领域,为圆满完成发射任务贡献南京力量。
目前,高华科技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去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以来,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积累,凯睿星通信息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在卫星通信信道技术卫星通信IP加速、低功耗小型一体化终端等领域形成了厚实的特色技术优势和成熟产品。
“我们可根据用户需求制定不同规模的卫星通信网络系统,提供高效的话音、传真、消息和宽带IP数据传输服务,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应急通信、物联网监测等多个领域。”凯睿星通公司公共关系负责人蔡凌志介绍。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发展。眼下,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已集聚中电十四所、中电莱斯、晨光集团等近80家企业,构建了以动力系统制造、机载系统制造、无人机研发、空管系统开发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主要集中在南京空港枢纽经济区、白下高新区、六合科技创新港、浦口高新区和麒麟科创园,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在推进产业强市建设中,南京将航空航天产业纳入“2+6+6”创新型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航天产业研发和制造高地。
开辟“新蓝海”,撬动商业航天万亿级市场
工信部近日发布《关于公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全国39个城市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南京成功入选。
南京是江苏北斗应用推广的核心城市。目前,全市北斗产业涵盖北斗导航芯片、元器件、模块、天线组件、终端设备、软件研发、位置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集聚了江苏北斗研究院、星宇芯联、多伦科技、中天安驰等北斗应用相关的重点企业。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京持续推动北斗技术在生态安全、应急管理、精准农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和推广普及,已经形成跨江大桥沉降监测应用试点、智慧农路管理系统、北斗警用综合应用服务系统等典型应用案例,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商业航天产业是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北斗应用推广是其中重要一环。“此次入选全国试点城市,必将对北斗产业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凝聚合力,奋力拼夺国内“制高点”,我市将商业航天产业作为重点布局的“新赛道”。南京在商业航天领域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积极布局,围绕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地面设备、卫星服务等全产业链,培育了一批代表性企业。
与此同时,我市出台《南京市培育发展商业航天产业行动计划》,提出积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和发展高地的目标,旨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应用场景高效挖掘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目前,高华科技正瞄准商业航天等新赛道继续创新。“今年以来,商业航天领域的国内一些头部企业都跟我们有广泛的合作,甚至是全火箭系统的传感器都让高华科技来承担,未来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李维平说。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规划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层次、多模式混合遥感卫星星座“女娲星座”,一期工程计划发射54颗业务卫星,积极打造商业航天产业新生态。“首批4颗雷达遥感卫星(‘航天宏图一号’雷达卫星星座)已于去年成功发射升空,后续卫星会在今明两年陆续发射。”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夏丽华介绍。
企业纷纷竞逐商业航天领域,聚力撬动万亿级市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蓝海”,其发展对于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激活“新动能”,优势产业展翅“向云端”
近日,南京晨光集团二一九所将有限元仿真技术应用于“部件骨架工艺模型优化”项目,实现部件减重20%,工艺研究阶段打印成功率由原方案的50%提升至90%以上,研发成本可降低约30%,成为航天制造提质降本“新引擎”。
在低空新领域,创新突破如雨后春笋。纵横智飞(南京)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研发的无人机到达火灾现场上空后,可依托中电信无人科技5G-A通感算一体技术将实时侦察图像传回,为消防救援建立第一时间的态势感知能力,提供最优路径规划,实现精准快速救援。
我市航空航天企业主要集中在动力系统、机电系统、航电系统、航空材料、无人机等领域,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并将创新研发作为核心驱动力。
“从公司发展历程来看,整个技术的积累迭代、商业化是交互进行的。”夏丽华回忆说,在公司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突破关键技术为主,就是遥感图像的国产化、智能化处理技术。通过持续技术积累,公司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实现商业化,并在随后几年应用到各行各业,实现快速发展,并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如今,该公司依然坚持技术创新和商业推广“双轮驱动”,每年研发投入均在收入的10%以上。
展翅“向云端”,南京打出“优势牌”。目前,南京拥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与航空航天专业相关联的高校,以及2个国家重点技术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累计拥有航空航天两院院士12名,在机电系统、航电系统、雷达技术、叶片精加工、无人机应用等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
放大科教人才资源优势,企业加速“落子”。南京中网卫星将“卫星物联网产业基地”项目作为未来三年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6.5亿元,将建设“一个总部、一个基金、一个研究院、三个中心、一个制造基地”。“目标建设成为全国卫星物联网产业五大基地之一,未来还将规划实施‘卫星物联网+赋能工程’,拓展卫星在生命健康(生物医药)行业的应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百舸争流,奋楫扬帆。南京充分利用先发优势,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厚植良好土壤和环境,奋力书写探索浩瀚星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