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今年合肥财政共安排乡村振兴领域资金118.3亿元

日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25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相继发布,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围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3月18日,记者从合肥市财政局了解到,2025年,合肥市财政安排乡村振兴领域资金118.3亿元,以稳定可持续的财力保障一号文件落实。

3月16日上午,肥西县官亭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王仁和集团正式签订长寿菜种植订单,总面积达2200余亩。根据协议,王仁和将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服务,确保农户“种得安心、销得放心”。合作社则通过统一组织生产、管理,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构建农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合肥市一直聚焦新质生产力,政策+基金双向发力。像此次合作的长寿菜就是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从种子研发做起,精心培育出茎多无筋、叶香茎脆、茎显乳白味带微甘特征的优质品种。预计每亩收获长寿菜约8000斤,亩均纯收入2000元左右,可带动90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户均增收超1.1万元,构建起“企业定标准+合作社管田头”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实现农户、企业、政府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合肥市持续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加大装备补短板研发和推广,对列入省市农机装备补短板产品按照科研经费的30%给予补贴。从2021年起,连续5年安排种业专项奖补,投入超1.6亿元,坚持保种、护种、育种、引种、用种“五种”并进全力打造合肥“种业之都”。注资1.5亿元设立种业基金,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多家种业龙头企业投资,总规模达1.9亿元。

在肥西高店镇,作为全市首个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乡镇,小田变大田,大田连成片,沟渠串成线,5.7万亩高标准农田正在展开新画卷,成为村民们的“钱袋子”与“粮袋子”。2025年,合肥市将投入15.95亿元,继续支持4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改造提升。投入耕地恢复奖励补助资金7.05亿元,亩均奖补达到6000-8000元,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各类主体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大稳定、小调整”,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2025年合肥市将投入2340万元,在省级5元/亩基础上,市级再给予3元/亩配套补贴,支持全市780万亩土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工作,稳定农民土地经营权,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余佼佼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1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