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书法中的那一笔藏锋,泰州规模不大不小、节奏不疾不徐、口味不咸不淡,总给人温柔水乡、岁月静好、中庸守常的印象。”《瞭望》新闻周刊文章中的这段文字,可能也是不少人对泰州的印象。
泰州,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剧郡”之称。不南不北的地理位置,一方面,拥有承南启北、襟东带西、跨江融合的独特区位优势,另一方面,也容易被冠以“中”之定位,染上“居中思维”。
居中,是一种地理概念,居中思维,则是一种认知局限,甘居中游、甘于平庸。
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如果目标仅仅定位于“中”,最终收获的只能是“下”。
中共泰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要聚焦新的奋斗目标,全力做好“产、水、文、人”四篇文章,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居高处低之间,泰州选择了争创一流;在中游上游之处,泰州选择了勇立潮头。
这是坚决走出“中”的舒适区,迎难而上、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更是承继“三个不相信”,“不相信泰州干不过别人”的豪迈血性——
要知道,地级泰州市1996年才组建,是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
要知道,泰州目前常住人口450.7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4.38%,已经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要知道,GDP是比体量的指标,2024年GDP刚刚突破7000亿,泰州仍然处于奋力追赶的发展阶段。
矢志新目标的泰州人,只有冲破“居中思维”羁绊,坚决走出“中”的舒适区,比学赶超、勇争一流,才能构筑发展新优势,才能打开发展新空间,才能塑造发展新环境,才能拼出发展新气象。
在使命重大、任务艰巨的形势前,需要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主动向高的攀、和快的比、与强的赛,用苦干实干拼命干,回答市委书记姜冬冬在蛇年“新春第一会”上所提出的“三个怎么办”;在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的格局中,泰州实在没有任何躺平躺赢的资本,没有任何松劲松懈的资本,必须跳出“居中思维”,拼尽全力,苦干实干,以更好更快的发展迎头赶上;
在长板突出、短板明显的现状下,要心无旁骛、攻坚克难,全力做好“产、水、文、人”四篇文章,致力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厚植跨越赶超的稳固根基。
崛起江苏中部,是地级泰州市与生俱来的初心与使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泰州站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焕发出蓬勃生机。而今,即将迎来而立之年,泰州志当更上游!突破自我、奋力冲线,泰州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