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通讯员徐 倩
“新茶预计本月底上市,如果需要的话还得再等些时间。”“这次还是按老规矩订20斤吗?”……3月17日,天台石梁双溪村党支部书记吴志力的手机响个不停,订单咨询络绎不绝。
这一繁忙景象,得益于石梁镇打造的共富工坊模式。近年来,该镇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成功构建起特色农产品“产、加、销”全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茶叶从难卖到畅销
走进双溪村,千亩茶园连绵起伏,茶香四溢。这个以茶、竹等农产品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小山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去年,双溪茶叶销售额突破350万元。今年茶叶采摘季还未到,就已收到老顾客20多万元的订单。”吴志力十分欣喜。
双溪村出产的“双溪鳞甲”云雾茶是天台山云雾茶中的精品,以滋味浓厚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回甘清洌凝香而闻名。然而,在过去,优质茶叶却常常面临“难卖”的困境。村民汪巧芬回忆:“以前我们的茶叶虽然品质好,但销路不畅,鲜叶80元一斤都难卖。现在有了共富工坊平台,不仅销路打开了,价格还翻了一番,达到15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看到市场前景向好,她将自家茶园从3亩扩大到10亩。
这一转变始于2012年省教育厅的结对帮扶。在帮扶单位支持下,双溪村将茶叶种植面积扩大至1000亩,形成了连片规模茶园。通过共富工坊平台,村里不仅建立了标准化加工车间,还打通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为村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精化身“天台仙草”
“我和丈夫都在这里上班,成了家门口的‘双职工’,邻居们都羡慕得很。”村民潘美苏是浙江九正堂黄精有限公司非遗共富工坊的一员。该工坊不仅长期雇用十余名村民,在旺季还会临时雇用周边村民,同时通过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带动农户种植黄精,并承诺保底收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浙江九正堂黄精有限公司总经理齐宇鹏表示:“我们正通过抖音等平台大力宣传天台黄精,打响‘天台仙草’品牌,打通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
在石梁镇兴水村,一片片新翻的土地整齐划一,大家正热火朝天地开垦荒地,播种黄精。禾田兴寒风阙黄精培育基地自2017年筹建,2021年建成投产。禾田兴董事长、创始人陈碧玲介绍,在基地设立共富工坊,不仅解决了黄精种植关键期的人力需求,也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自去年7月销量大幅增长后,公司开始着手扩大产能和种植基地,计划在未来几年投入1.2亿元至1.5亿元,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共富工坊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据了解,石梁山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其独特的山地气候和肥沃土壤为高山蔬菜、茶叶、黄精等特色农产品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眼下,全镇常住人口约5000人,其中农户占比达80%以上。
石梁镇的共富工坊模式,不仅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工坊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从单一生产到全产业链发展、从传统销售到线上线下融合。
目前,全镇共设立13个共富工坊,带动200余名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这些工坊不仅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还通过技术培训、种苗供应、保底收购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据统计,参与工坊的农户年均增收超过1万元。
石梁镇将继续深化共富工坊模式,推动当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品牌打造、市场拓展,让更多农户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