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获悉,武进区正在系统谋划“苏南模式”转型升级,着力攻坚项目增效、企业股改、特色平台、高效用地、生态引领、教育均等、增收节支、高效服务等八方面工作,力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三个明星城”中挑大梁当先行。
上半年,武进发展势头良好,工业开票销售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到账外资等核心指标继续保持较大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引进超100亿元项目2个、超30亿元项目2个、超10亿元项目5个。常州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领跑全市,武进高新区发布首个县级国家级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在全省开发区的排名上升17位。重点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精细化综合整治腾出的规划空间和用地指标市场价值近100亿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总额突破37.5亿元,实现增值收益近30亿元,惠及农民67.5万余人。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提标进位。”副市长、武进区委书记史志军表示,对标省委《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武进当前在集约发展水平、营商环境指数、研发投入水平等共性指标上并不领先,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等个性化指标也需加力突破。围绕市委“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目标定位,武进加大对标学习力度——在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和文化品质塑造上,对标萧山、吴中等地;在把握科技革命浪潮和发展“四新经济”上,全面学习深圳南山区;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股改上市和系统集成改革上,力争向江阴看齐。
针对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武进正在突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加快规划建设常州双创示范园,加快发展智电汽车、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提升产业链的整合水平、自给能力和竞争优势。全年争取新增股改企业50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5家。狠抓高端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创新发展,加速挺进“西太湖时代”,有机统筹东岸的湿地、田园,北岸的花博、苏澳,西岸的花木、特色乡村文化等现有资源,把旅游开发与周边园区乡镇的发展、退田还湖工程及乡村振兴、农村土地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常州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推动武进产业、城市、环境竞争力跨越式升级。以落实“263”专项行动、建设生态保护引领区和深化城乡精细管理为抓手,系统推进环境管理提标提质,高标准开展入太河道全流域整治,年内全面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
同时,武进加快重大改革试点“面上开花”。尤其是中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结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抓住最后半年窗口期,全面推开集体土地入市、农民自建区建设、农村不动产登记颁证、宅基地“三权分置”、点状供地等试点工作,最大限度争取红利,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深化改革贡献更多“武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