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公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被写入法律。其中,常州市武进区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中的入市程序和方式等,被吸收进法律条款。
“常州经验”争创更多“第一”“唯一”
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简称“三块地”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改革任务。自2015年2月起,常州武进区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之一,统筹推进“三块地”改革。试点过程中,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弱,农民利益不受损”四条底线,始终把“中央要求、武进实际和群众期盼”有机结合,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三块地”制度改革上取得了突破,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并成功入选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图片展。
对武进的改革试点成效,江苏省农业厅这样点评:通过改革,健全完善了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构建了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激活了乡村振兴沉睡的土地资源,创造了首次实现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资产后在最高层级资本市场成功IPO上市、入市总量在全国试点地区居首等许多“第一”“唯一”,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江苏实践武进样本,为《土地管理法》修改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常州答卷”加快释放改革效能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
“十三五”期间,常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决策部署,结合常州实际,系统谋划改革方案,精准抓实关键举措,全力推动督察落实,扎实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仅2020年,就新争创国家级改革试点21项、省级18项,常州“重要改革事项推进情况”在省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中位居第一等次,交出了一份具有常州特色的改革答卷。
常州始终坚持“一把手”抓改革、改革抓“一把手”,完善领导干部牵头联系重点改革任务制度,协调关键环节,督察落实情况,层层传压,推动落实。实施“项目化”“清单式”工作推进机制,健全信息化、规范化、动态化调度管理机制,依托“常州深改工作推进系统”,实施一项目一清单、一季度一汇总、一季度一通报,形成实时跟进、良性互动的推进格局。同时,注重用好考核“指挥棒”,高扬改革“风向标”,重点看办成了多少事,解决了多少问题,有效防止改革空转打滑,打通推动改革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高位推动下,改革效能得到加快释放。以2020年为例,31名市、辖市区两级领导共联系30项改革项目。制定“稳增长26条”“稳外资外贸20条”“惠企20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全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平台建设13条”,高企申报通过率、申报数量增幅、培育入库数增幅均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00家。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新增上云企业3600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1个。制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营商环境“通报制”,30项重点攻坚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208项年度具体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务服务“秒批秒办”,工业项目审批平均用时22个工作日,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交易、水电气接入平均办理时限分别压缩40%、50%、60%。
“十三五”期间,常州加快推动“职教名城”职教名城”向“产教名城”产教名城”迈进,积极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2021年成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常州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
常州是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民营经济发达。2019年,常州启动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在武进区、天宁区启动新时代“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先行区试点。经过两年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试点工作在全省、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中,常州成立“关心支持服务民营企业家发展专班”,建立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构建政策服务体系,出台《关于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出台《常州市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定期召开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通报会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进一步畅通政企交流沟通渠道;每年向优秀民营企业家发放“常商服务卡”,得到广大企业家一致好评。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常州开展了新时代“两个健康”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研究成果获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批示肯定。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工作会议,出台了《常州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实施方案》,发布了《常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办法(试行)》,在全市全面开展“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引领带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创常州民营经济新辉煌。 (舒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