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

首页>地方频道>常州>要闻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常州能级跃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市发改系统将以更多的真招实招硬招推动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奋力打造常州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贡献更多发改力量。

  聚合大战略、新格局,全方位提升区域能级。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标杆。一是打好“融圈”牌。坚定不移把接轨上海作为汇聚新动能、构建大格局的战略首选,共同推进实施《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持续开展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双创券通用通兑;推动溧阳、金坛融入南京都市圈,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合作,高水平共建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二是打好“联动”牌。围绕锡常协同发展先行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建设,积极促进毗邻区域协调联动;围绕苏皖合作示范区,打造跨省界协同发展样板区;围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创新区域协作机制,畅通人才、资本、数据等优势要素的流动。三是打好“生态”牌。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战略导向,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深入推进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家试点,筑牢“两湖”创新区绿色本底,放大“两湖”生态价值、美学价值。

  聚力大产业、新赛道,全链条提升产业能级。高质量协同推进三次产业发展,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做强产业核心。更高质量谋划、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精心打造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积极申报第二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力领跑新能源产业赛道,抢占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整车、光伏等产业制造高点,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 二是完善产业配套。从聚集产业、向上争取、融合发展、规上新增、资金配置、项目绩效、物流枢纽7个方面发力,筹建市级物流集团,探索建立符合常州市实际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补齐补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上下游短板,畅通“双循环”物流大通道,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三是建优产业生态。深入开展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全面落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国统一大市场任务清单。积极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区,形成“信用建设+基层治理”常州样板。奋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努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常州运营成本最低、办事效能最高、贸易投资最便利、发展预期最稳定。

  聚焦大项目、新机遇,全领域提升发展能级。锁定“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定位,聚焦“532”发展战略,牢牢以项目为牵引,持续攻坚谋发展、求突破,凝心聚力促投资、稳增长。一是提升“谋”布局的水平。紧扣“一主一区、一极三轴”城市空间格局,加强整体谋划布局,推进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标志性、导向性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实施一批示范性、引领性、带动性强的优质产业项目,为常州全力冲刺“万亿GDP之城”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提升“推”项目的效率。坚持“周巡查、月通报、季督查”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常州市重大项目库管理办法》,依托重大项目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综合研判项目规划选址、产业准入、土地利用、能耗水平、环境影响、地区承载等因素,依法合规推动省市重大项目及早开工、加快建设。三是提升“争”资源的成效。紧扣常泰铁路、常州地铁二期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密切跟进国家部委、省级层面进展情况,争取加快审查审批。积极储备、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券等项目,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级层面政策资金支持,助力城市承载力再提升、再扩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06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