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利用供应链链主企业的影响力、号召力,创新探索供应链企业“1+N”产改共建模式,选取国有企业、供应链链主企业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戚墅堰所),实施共识凝聚、党群共建、促学提升和共创和谐“四大工程”,带动7家供应链配套企业开展产改结对共建。
目前,常州市产改试点企业突破1000家,试点特色产业园区达20个,覆盖产业工人52万余人。吸引和留住产业工人,保持城市发展后劲,是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基本要求。今年以来,常州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内实施产改,从“试点探索”到“局部区域展开”再到“纵深覆盖”,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凝聚共识,
激发产改发展内生动力
常州组建调研组,深入供应链配套企业开展现场调研,找出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37项作为产改突破口。组织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戚墅堰所参观学习交流,重点围绕党建、工建、人力资源管理、职工技术创新、精益生产合理化建议、五小创新活动等方面开展对口交流和专项辅导;举办供应链配套企业产改业务培训班,邀请专家解读产改政策,邀请戚墅堰所负责同志围绕推进产改对企业管理质效提升、职工技能提高、和谐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提升配套企业负责人推进产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月5日组织召开了常州市国有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会,推动戚墅堰所与供应链配套企业公开签订《供应链配套企业产改结对共建协议书》,对协同推进产改的主要内容、具体举措和工作要求等进行约定,明确将产改工作推进情况作为年度供应商评先评优和下一年度市场份额分配的重要参考。通过协议公开签约,向全市发出产改结对共建倡议书,推动更多供应链链主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开展结对共建。
党群共建,
强化党群组织政治引领
根据供应链配套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由戚墅堰所相关业务单元的党群部门与供应链配套企业的相关党群组织结对共建,推动供应链配套企业完善党群组织体系,提高党群工作者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展“优秀党员进车间”和“劳模工匠进班组”活动,组织戚墅堰所优秀党员和大国工匠、全国劳模、江苏工匠等高技能人才走进供应链配套企业车间、班组,开展理论宣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利用国有企业师资力量,与供应链配套企业联合开展党的理论宣贯、红色基因传承、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举办“党建带工建促产改”头脑风暴等形式多样的产改团建活动,促进结对双方产改相关工作人员经常性交流学习、共商问题、建立友谊,共同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
双向促进,
提高产业工人专业技能
推动戚墅堰所向供应链配套企业开放产业工人实训基地、朗锐人才中心产业工人项目部网络培训资源等,利用戚墅堰所“三师型”人才师资、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优势,开展跨企师徒结对活动,建立常态化技能辅导交流机制,帮助供应链配套企业开展产业工人综合素质培训。今年以来,戚墅堰所与供应链配套企业共计联合开展劳动竞赛3项,涉及复兴号高铁齿轮箱、风电齿轮箱等5类产品;联合开展钳工、数控加工2项技能竞赛,涉及共建企业产业工人30余人。充分利用戚墅堰所作为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单位、江苏省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试点单位、江苏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资质,积极与常州市人社局协调联动,为戚墅堰所开通“绿色通道”,特别授权戚墅堰所可面向供应链配套企业产业工人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取证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推动开展企业间联合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鼓励上下游工序共同参加劳动竞赛,支持同一工种的产业工人共同参加技能竞赛,以赛促学,共同提升。据统计,今年以来,戚墅堰所与供应链配套企业共计开展劳动竞赛3项、技能竞赛2项。
共创共享,
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发挥戚墅堰所体制优势,围绕工会组织建设、厂务公开、法律援助等方面,推动供应链配套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为相关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咨询2场,厂务公开实务讲解1场,提升配套企业民主管理质效。利用戚墅堰所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推动供应链配套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工伤预防共建活动,制定发布《全供应链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工作指南》,联合开展“安康杯”竞赛,协同组织职工劳动保护监督培训和安全生产检查。输出戚墅堰所“七彩家园”建设标准,引导供应链配套企业强化职工之家建设,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围绕职工多样化需求开展服务。拓展戚墅堰所特色“家文化”外延,邀请供应链配套企业职工共同参加“家·年华”等特色家文化活动,开展青年联谊,联合举办体育赛事等,不断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