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

首页>地方频道>常州>要闻

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老三区小立交地道焕新 地下通道变身文化长廊

  穿过地下通道,如同走进了“时光隧道”。近日,戚墅堰老三区小立交地道焕新改造完成,通过城市更新提升市民生活环境品质。

  “我预感这里会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走进小立交地下通道入口处,几名年轻人掏出手机拍照、合影。改造后的地下通道的整体外形修建成了火车车厢的样子,除了红色的底色外,车厢两侧的宣讲牌还醒目地写着戚墅堰地区铁路发展的历史。

  顺着台阶走进通道,顶部仿照火车车厢顶部的装饰,白色的条形灯光线柔和。通道两侧是一张张戚墅堰老照片,武装起义纪念碑、开往春天的列车、老厂房……一个个熟悉久远的地标建筑物、生活场景勾起人们回忆。

  “看着这些老照片,心里非常感慨。我打小就生活在这里。70多年过去了,再看到这些老照片,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小时候。”75岁的居民汪宗怀感慨地说。

  上世纪70年代,因戚机厂工人众多,为满足职工及家属需求,戚墅堰周边建造工房区,形成特色居民区。工房三区与九区之间连通的小立交地道原为平面交叉道口,因地处戚机厂住宅区范围,为保证职工上下班安全,于1974年建成人行立交地道。小立交地道为单孔刚性结构箱形地道,洞身净高3.6米,净宽6米。南引道90米,北引道105米。南北各有15米封闭式引道,余为敞开式。引道宽6米。

  在老戚墅堰人眼中,三区地道一直很文艺、有人气。阳光温暖时,地道内的绿色植物形成一个环形的门廊,浓荫覆盖;寒冬腊月时,阳光透过马路两侧郁郁葱葱的梧桐间隙,洒下一片温暖。路过的老人告诉记者,三区曾是老戚墅堰最繁华的地段,过了地道就像进了城,供应站里各种时装、零食、生活用品都齐全,行人熙熙攘攘。

  居民方志清看来,改造后的小立交地下通道成了展示戚墅堰铁路文化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她告诉记者,戚墅堰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火车是老戚墅堰人对工业城市建设最直接的回忆。

  在戚墅堰街道,类似的微更新改造不止一处。“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我们增加了居民的活动空间,设立统一电动车充电棚,新增小区停车位近千个,还打通了不少断头路。”戚墅堰街道建设局蒋舒敏介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1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