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平台。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获市民游客点赞。
走进萧山区盈丰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温馨和时尚扑面而来。
眼前,不是传统的一间间调解办公室,而是配有沙发、茶几的敞开式“市民会客厅”。说话间,有辖区市民因劳资纠纷来反映问题,治理中心执法队员立马叫来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一道谈。一杯茶的工夫,调解完成。群众“跑一次”,问题解决了,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拉近了。
服务中心甚至还开了一个“办不成事”窗口,兜底办理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在这里,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有了一种全新“解法”。这些变化源于杭州从2019年开始探索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一道减法题的背后:
多个部门变成“一支队伍” 从“多头管”转向“一起管”
“易腐垃圾和餐巾纸、饮料瓶是不能放在一起的,你这属于垃圾未分类投放。”“营业执照上的登记人与实际经营者要保持一致……”近日,盈丰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在对辖区内一家餐饮店进行“综合体检”,不同领域专业执法人员合作,检查了营业执照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是否具备且处于有效期内、油烟净化是否达标、垃圾是否分类投放等。
这支“样样都管”的执法队,成立于2022年4月20日,由街道主任任队长、党工委副书记任指导员,下设1个办公室、1个案件管理中心和3支执法中队,人员由街道内设机构力量、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和专业执法队伍组成,管理垃圾分类、消防安全、环境整治、市场监管等常见问题。
盈丰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和改革前比,辖区内执法效率提升70%,处置时效缩短37.2%,“破解了以往行政执法条线分散、协同不便的难题,通过街道统一指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有效减少了执法扰民、执法扰企,提升了百姓获得感。”
2019年,杭州市长庆街道、分水镇在全省率先试点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为全省改革实践提供有益经验。截至目前,全市共精简执法队伍50支,191个镇街全部完成综合行政执法队挂牌,8241名行政执法力量下沉县乡和镇街比例分别达89.77%、71.78%。166个镇街因地制宜精准赋权,缓解了执法权责不够匹配、“看得见、管不着”的执法难题。仅2023年,全市镇街层面共赋权办案7.4万余件。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主任林炳达介绍,“大综合一体化”变革以来,杭州通过整合专业执法队伍和执法力量下沉等方式,从“单一执法”变“综合执法”,最大限度减少执法扰民,也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今年,我们还在谋划探索‘一支队伍管执法’向县域及西湖景区、西站枢纽、青山湖科技城横畈产业园区等9个功能区拓展,让改革实践从‘盆景’变成‘风景’。”
一个执法体系的重塑:
“综合查一次”让打扰再少一点 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
gaga餐厅位于杭州万象城商场一层。春日里每到饭点,外摆区“一座难求”。店长杜云说,2023年3月,杭州外摆新政出台,“第1个月,营业额就增加了5万元。”
这不是个例。记者从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了解到,一年来,万象城累计增加商业外摆11家,综合体客流总量近2900万人次,总体营业额超120亿元,同比增长约20%。
“我们从以前的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变成了合作伙伴,城市更美观大气,企业办事也越来越方便!”杭州万象城市场推广负责人马祏光感慨,这都归功于杭州综合执法部门工作方式的转变,从“事后执法”变成“事前指导”,“外摆政策出台后,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手把手指导我们各种审批事项,在规定范围内一起商量设计方案、亮化提升等怎么做。”
有109幢商业楼宇的四季青街道,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去年开始,这里出现了一批“楼宇执法员”,他们由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选派,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动态化的“管家式”法制服务。“我们主动上门,随时提供指导服务,包括审批提醒、新政传递和政策优惠等。同时,对检查对象实行差异化分类监管,并通过跨部门组团式联合检查,减少扰企频次50%以上。”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何丹炯说。
执法提质助杭企,是今年杭州市政府“为企办实事”十大项目之一。减少涉企行政检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已制定《跨部门“综合查一次”操作指南》,对检查清单、检查标准、实施流程和应用场景等环节进行统一规范。同时,杭州在全省率先实现综合执法领域“首违不罚”全覆盖,执行免罚7176起,惠及市场主体4202个,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我们将主动对接,争取覆盖10个以上部门,在厘清职责边界的过程中,推动双方‘各进一步’。在不牺牲履职实效的前提下,对涉企检查任务进行‘合并同类项’,找到‘最大公约数’,以‘计划统’推动‘综合查’。”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兴桥介绍,统筹全市行政检查计划,实现“计划之外无检查”,做到既管住风险,又做到“无事不扰”,这是今年杭州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中重点突破的方向。
一次提效能的探索:
“群众零次跑,队员无需跑” 从“传统式”转向“数智化”
执法人员不够怎么办?管辖区域太广怎么办?繁杂的基层治理工作如何快速高效完成?对于这些共性问题,上城区九堡街道交出了一份答卷。
走进九堡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二楼,眼前是一块电子大屏,上面显示着辖区社会治理所需的各类数据。切换画面,九堡街道主次道路的绝大部分重要点位被调取出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邵国樑通过空巡发现,汽车客运中心门口因非机动车违停影响了交通,马上通过二楼中心指挥室发布指令,“请附近队员前往处理。”不一会,地巡执勤人员到达事发地进行处置。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仅用了10分钟!如此快速,得益于以数字化改革为载体打造的“小脑+手脚”基层治理模式。“以前发现问题主要靠‘腿’跑,而且经常跑不过来,如今通过空巡+地巡,后台指导,现场处置,我们的执法更精准和高效。”邵国樑说。
目前,杭州市区两级均成立行政执法协调指挥中心,所有镇街“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与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平台全面贯通,贯通数据覆盖13个领域39类。此外,近年来杭州综合执法部门还全力打造多个数字化执法平台,融合“数字城管”、城市治理有奖举报平台等数据信息,让“群众零次跑,队员无需跑”。
数字赋能,让执法更规范、更科学。
为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保障城市桥梁安全运行,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托前端智能感知交互技术推进桥梁超限非现场执法,实现“零言词”查处。目前,全市已在北星桥、复兴桥、康运桥、九堡大桥和花蒋桥等38座城市桥梁,实现24小时智能感知、非现场执法,超限行为下降90%以上。萧山区和余杭区在工程渣土、人行道违停等领域,推行AI执法和无人机空中巡查模式,违法行为发生率显著下降,问题智治率明显提升。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激发,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数字赋能助力,让综合执法处置效率大幅提升,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热点问题,也提升了城市环境品质。”孔兴桥说。
据第三方统计部门社会调查显示,2023年群众对杭州市综合执法投诉举报处置满意率达98.17%,规范执法满意率达9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