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常州工商业发达。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常州成为全国有名的工业明星城市和全国中小城市学习的样板,被誉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那时候,随着常州工商业的日益发达,店肆商铺越来越多,门口的招牌也开始增多,成为那个时代经济发展的见证……
A、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市面上的店面招牌开始多起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的店面招牌开始多了起来,但大部分是手写的字招。”民俗专家季全保近年来在关注常州招牌的变化,他认为,30年前常州招牌的爆发式增多和常州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常州已经崛起为以轻纺为主,拥有机械、农机、电子、化工、医药、塑料、服装、建材等多种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常柴牌柴油机、东风牌手扶拖拉机、金狮牌自行车、红梅照相机、荷花牌灯芯绒等常州名牌产品已经闻名中外。当时有人这么形容常州:“穿名牌衣料,盖名牌面料,骑名牌车子,背优质照相机,拎优质录音机,家里还放着一台幸福牌电视机。”
与此同时,常州还创建了迎春市场、西新桥市场等农贸市场,市场经济日益活跃。“在此背景下,常州市面上的店肆商铺也越来越多,不少有文化的老板开始找名人书写招牌。”季全保说。
??B、有一位老人,写了500多幅店招和700多个路牌
今年5月初,由市民俗学会编写的《常州民俗文化丛书》第四辑六本书首发,其中一本就和招牌有关。
该书的名字为《周子青市招与招幌民俗》,编者为周源和何?。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著名书法家周子青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写市招的往事。
中粮酒家、大世界酒家、清凉饭店、月雅餐馆、穿月楼菜馆、南园饭店、鼎盛楼、鸿运商场、常州市机电设备公司、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常州市第二中学、常州市清潭中学、永明果品商店、常州市社会学学会、国营横山药店……《周子青市招与招幌民俗》一书收集了几百幅周子青所写招牌照片,这些市招既有饭店和商场的,也有企业和医院的;既有商店和中学的,也有协会和药店的。
据统计,周子青在晚年共写市招500多幅。在他1988年11月2日去世后,他的后人到各地拍摄他写的字招200多幅。季全保回忆,当年,周子青的市招遍布龙城,成为当时市面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此外,不少路名、路牌和桥名,也都是周子青所写。据周子青日记记载,1979年8月21日到12月15日,受市公安局和常州搪瓷厂所托,共写大路牌646张,小字牌134张,约计4000多字。
??C、市招要经得起考验,这需要书者有魄力
季全保介绍,早年制作招牌,一般都要先写成大字,再按照原样复描上去。后来有了照相成像技术,靠放大字样而做成店铺招牌。“当时,也有直接书写招牌的,但不多见,像周子青老先生就经常直接书写。”
著名作家郑逸梅曾这样评价周子青所写的店招书法艺术:“市招煌煌奕奕,在众目睽睽之下经得起考验者,非有绝大魄力不行。”
所以,季全保认为,常州书法家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位书法家都适合写大字,适合写招牌。“周老写书法以魏碑见长,兼擅隶、篆及行草,他的书法苍古雄厚,写出来的招牌很受大家的喜爱。”
常州书画家章晓郁对常州的招牌也有所研究,他说在以前,请书法家写店名和招牌,是十分流行的做法。“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七八十年代,市招做得是否气派,店名书写的好坏,往往能看出这个店的大小实力。”
章晓郁认为,常州近代有名的书家很多,但擅写招牌的很少。“清末民初,写市招店名,常州有名的是唐驼,他为商界写招牌市招,不仅名扬常州,更是红遍上海。后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城内大大小小的店名招牌,多出自周子青老先生之手。”他说,至今,常州城内,还能经常看到周子青的市招。
D、钱小山、孙江天、阙长山等人写的招牌也不少
一直钟情于画老房子的季全保对不少老店的店招特别留心,他印象比较深的是“马复兴”和“德泰恒”的店招。
据他回忆,老的马复兴面馆原先在南大街双桂坊的西头,店招出自唐代字体,唐味十足,苍劲有力。“这几个字给大家一看,马上就会想起‘马复兴吃点心,大光明看电影,人民公园谈爱情’这句话。”
季全保说,德泰恒除了邀请周子青写店招,还曾邀过刘海粟写。“我记得邀请刘海粟写店招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老板请他写五个字:德泰恒菜馆,但刘老没答应,只写了德泰恒三个字。”
老银丝面馆的招牌也和周子青有关。据季全保介绍,上世纪四十年代,银丝面馆位于市中心南大街中段,因为面的味道好,名气越来越大。“但是,这个店一直没有一个响当当的店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银丝面馆旁边有一家名为“桃李春”的饭店,店招就是由周子青所写。“银丝面馆老板觉得写得很好,便也请了周子青老先生写店招。”
季全保介绍,常州市面上除了周子青的店招,有些还出自钱小山、孙江天、阙长山、许子平等人之手。他说,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包括他在内,凌文铨等书法家写的店招开始多起来。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用书法的方式书写的市招渐渐少了。要什么字体什么样式,直接从电脑里取就可以了。而且,再佐以各种材料、灯光,真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季全保说,慢慢地,这种传统写市招的风俗只能留在人们记忆中了。
吕洪涛 文
图片由周源、季全保提供
链接:“招幌”是“招牌”和“幌子”的复合式通称,是旧时工商及其他诸行业向社会宣传经营内容、特点等信息,以招徕生意的标识性广告方式。
招牌和幌子均属符号学范畴中的视觉传播,从民俗学看,它们都属于“物像”。还有一种以招徕生意、吸引顾客为功能特点的贸易市声,是“招幌”中另一类商业招徕标识。招幌市声源远流长,古今招徕市声,主要分为叫卖吆喝声、韵语说唱市声、器物音响市声和现代有声广告四种基本类型。
常州有不少叫卖吆喝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甜白酒伐甜白酒,双桂坊格甜白酒”、“磨剪子来,戗菜刀”、“栀子花,白兰花”、“甜是甜,香是香,两百洋钱卖的抢”…… 吕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