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

首页>地方频道>常州>民生

半个世纪来,常州人的婚宴上都在吃什么?

常报全媒体讯 近日,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南博非遗讲座?餐饮大师进南博》系列讲座的第二讲上,中国烹饪大师、中国常州菜传承人、常州新和顺禧瑞都大饭店创始人贺新页给观众进行了一场传统婚宴菜的演示,从民国时期的婚宴菜单,到如今对婚宴菜的研发创新,一路娓娓道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婚宴照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家中设婚宴

A、上世纪五十年代:菜单蛮丰富,做法较简单

16岁起,贺新页就开始进入餐饮行业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上世纪九十年代,贺新页在江南春宾馆当大厨,主持烹饪了无数场婚宴,1999年又辞职开办饭店,期间他一直在对婚宴进行调查、思考和档案资料的搜集研究。

上世纪五十年代婚宴菜单

《档案柜》记者从贺新页收藏的一张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菜单上看到,当时的婚宴菜单并不像我们想像的很匮乏,相反,还蛮丰富。这张用毛笔书写、竖排、繁体字的菜单上,可供选择的冷菜有盐水猪肝、糖醋排骨、凉拌皮蛋、凉拌萝卜丝、拌马兰、菜梗豆子、五香牛肉等等,热菜有油炸穿条、红烧鱼、扣莲心、扣鸡、扣肉、炒鳝糊、炒杂烩、炒鱼肚、炒双冬等等,还有糖蹄这样常州人至今每逢婚宴必有的菜。甜点则是糖元宵、八宝饭以及体现常州地方特色的网油卷,汤有酸辣汤和三鲜汤。

“从菜单上来看,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食材已经算得上丰富,但烹饪手法仍然比较简单。”贺新页这样点评道。

B、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婚宴就是食堂里加几个菜

75岁的郑琴阿姨,是1967年结的婚。她告诉《档案柜》记者,“六十年代一包糖,七十年代红宝书”,是那个年代婚礼的写照。

郑阿姨记得,她结婚一共花了83元,婚房是向单位申请的一间平房宿舍,桌椅等家具也是单位的,在宿舍搭了一张双人铺,置办了一些被面、脸盆、热水瓶等生活用品。婚宴是在单位食堂举行的,就比平时多加了几个菜,具体吃的什么,记不清了,然后给领导和同事现场散了些喜糖。那时国家还没从三年自然灾害中缓过劲儿来,经济困难,菜品单一,能吃饱就不错了。婚礼上,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宾主合唱了《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简朴得都有点寒酸了,不过当时的大部分年轻人都这样,所以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委屈,还觉得挺热闹开心的。”

??D、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牛肉绝对是婚宴上的稀罕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州城里出现了办喜酒的高峰。一是大批知青返城,迎来了结婚高峰;二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也有一定条件在婚宴上花心思了。

常州三鲜美食城老板陆仁兴告诉《档案柜》记者,当时常州有三大甲级饭馆:兴隆园、德泰恒、绿杨饭店,喜酒生意特别兴隆。陆仁兴当时在兴隆园工作,他记得一天就要办三至四批婚宴,中午办两批,晚上又是两批,也就是说,婚宴也要翻台的,第一批客人还在桌上吃着,第二批客人就眼巴巴地在旁边等位了。所以,对于这几年坊间一度流传的“常州人不作兴晚上办喜酒,否则是二婚”一说,完全是谣传。

[1] [2] 下一页 尾页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69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