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报全媒体讯 “压力140,方向西北”、“手不离绳,保持中性浮力”……7月3日,在丹阳市后巷镇七峰山一处人工湖中,16名消防队员正在进行潜水救援训练。
此湖最深处约11米,适合深潜。队员们4人一组,分别担任指挥员、信号员、潜水员3种角色,轮流练习。除潜水技能外,他们还必须熟捻绳语和专业手势,在无声无色一片混沌的水下,这是他们保护彼此、传递信息的唯一“语言”。
这是我市消防支队首次组织潜水训练,从溧阳、金坛、武进、经开区和新北区5个中队各抽4人,请来了国际最高级别的教练,意在打造一支专业的水域救援队。
潜到湖底,就像跳进了冰窑
“冻死了,浑身发抖。”从水里冒上来,府东路消防中队的周欢鼻子流血,嘴唇发白,直叫冷。刚刚,他潜到了湖底,“到第6米就很冷了,湖底更像是冰窑。”
虽然很冷,每个队员还是勇敢尝试,轮流下潜。回到水面,阳光照在身上,温暖是他们此刻最大的幸福。
记者看到,除了潜水,队员们还要训练各种营救方法:围绕水中一点展开圆形搜救、气瓶压力不够如何紧急上潜逃生。每天要在水里泡七八个小时,队员们笑着说,原来挺黑的,现在都泡白泡胖了,就是上了岸,人感觉还在漂,不少人耳朵疼。
??从“狗刨式”到“老把式”,每天游3000米
19岁的向苗是溧阳消防中队的第二年兵,是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他原来不太会游泳,“只会狗刨式,游不了几米”,现在,可以跟上队员,会仰游、蛙游两种泳姿。
因身体素质好,他被选中集训。前3天,他的任务就是学游泳,教练对他强化训练。“看着别人都在练实操,挺着急的。”他说,他只得加紧练习,平均每天游3000米,现在,已经能够跟上队员,潜水、过障碍物、水中搜物等,都没有问题。不过,由于长时间泡在水里,耳朵起了反应,左耳痒,听不清讲话。
34岁的杜润是年龄最大的队员,溧阳消防中队中队长,脚后跟贴了两块创口贴。“每天要游两三千米,脚蹼磨脚,皮打掉了几层。”他说,刚练时全身酸痛,晚上睡觉难受,过了一周才适应。7月2日,全队到西太湖训练,风大雨急浪高,教练让游2000米,“每游1米,被浪打回去半米,但大家都坚持完成。等到真正救援的时候,不管什么天气,都要下水的,这样的训练很有必要。”
??持证上岗,能救人也要能保护自己
这一次,市消防支队请来的教练是中国潜水运动协会技术委员会高级教练高强,拥有国际最高级别的潜水训练证,从业30多年。
“消防员潜水训练与娱乐潜水不一样,特别强调救援和团队协作。”高强说,训练科目有21项,有救援,也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训练水域也有变化,为的是让队员们有更多的适应能力。队员一组4人,互相配合,今后出警,也是4人一起。
市消防支队参谋长吴超介绍,消防部队承担着社会抢险救援任务,近年来,水域灾害事故越来越多,打造专业的水域救援队就是希望队员们既要有救援能力,也要保证自身安全。他说,我市水域救援队几年前就有,由省总队组织训练,人数较少。这一次组织20人的队伍,每个人都要经过考核,合格后领取二星级潜水员证才能上岗。
戚月路消防中队的赵晶训练成绩优异,他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配合。以前水下救人,凭的是个人的水性,虽然也有队员用绳子拉着,但没有规范的配合和技术,影响救援效率,“今后下水更有把握了。”
芮伟芬 蒋正聿/文 胡平/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