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区团购在城市早已是寻常,乡村却成了一块被遗忘的“数字盲区”。今年,长丰县被“大厂”京东设为其在全国的首个下沉市场“试验田”,一个个社区团购店如雨后春笋般在长丰乡村冒了出来,“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模式,不仅跨越了困扰乡村已久的“数字鸿沟”,带给更多村人便捷、优质的购物体验,还让越来越多的本地农产品“出村进城”,销向全国多地。
团购小店开进了乡村里
“张姐来啦,您今天订的是排骨、芹菜和萝卜,已经准备好了”“叔,您家订的洗衣粉被阿姨拿走了,您直接回家就行”……3月25日上午九点,正是刘晓翠最忙的时候,顾客一个接一个来取货,她逐一分拣、递交。这段日子与居民形成的默契,让刘晓翠大多时候不用看单子,就能精准报出谁家订了什么货,“别看这只是个小细节,但是让我还挺有成就感。”
刘晓翠原是个全职宝妈,带了老大带老二,已经七八年没有上班了,随着孩子日渐长大,“去找个工作,多和社会接触”的想法在她心底“蠢蠢欲动”。听说京东在长丰试点下沉市场,刘晓翠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申请加入“合伙人”,开了县域内第二家“京东拼拼团购店”,“主要看重线上订购+线下门店的方式,让我有线上订单的笃定,也有线下门店做依托。”
前期的“试水”,让刘晓翠转型为一名成功电商,不仅将一方小店经营得有声有色,时常在微信群里的生鲜选购干货分享,还让她成了“网红”。现在,刘晓翠的小店成了村民聚集点,大伙儿没事儿都喜欢来逛逛,买买东西、聊聊天、诉诉烦恼,或是分享买菜、做菜小技巧也挺快乐。“这种新型电商模式,让我找到了人生价值。”刘晓翠说。
在罗塘乡拐集村经营“京东拼拼团购店”的张强,则高兴于小店带给村人,尤其是老人们便捷、丰富的购物体验。“以前村里买东西只能赶集,最近也要两公里,对腿脚不便的老人很不友好。现在,不仅能让大家在家门口买到各种生活所需,还让他们买到以前不太能接触到的商品。”张强说,他最近正在加强线上下单的指导、辅助,希望能让更多老人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
本土农产品销向北上广
“京东拼拼团购店”到底是什么?据了解,京东集团于今年与长丰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长丰作为其在全国范围内首个下沉市场的“试验田”,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多个面向下沉市场的新业务在长丰先试先行,“京东拼拼团购店”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索和尝试。而选择长丰,正是看重该县这些年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多维度展现的强劲发展势头和无限活力。
“简单理解,拼拼业务就是一个社区团购购物平台,但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今日订明日取’的线上购物,我们还设立了线下门店,通过统一规划、统一供货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优质、低价、便捷的购物体验,重点要破解困扰乡村已久的‘数字鸿沟’。”京东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项目的落地,还让更多本土农产品“出村进城”,销向北上广等更多城市。
水湖镇费岗村的草莓种植户田超林正是其中一个受益者。
都说“草莓很甜但种草莓却很苦”,在田超林看来,卖草莓更是不容易,每天两三点就要起来采摘、出车去市场,还不一定保证能卖掉。向京东供货之后,草莓销售得以保障,以前沦为“大通货”的精品草莓也有了应有的“身价”,收益明显提升。更让田超林高兴的是,他种植的草莓上架北京、广州等多地连锁超市,“希望长丰草莓能卖到全国更多地方。”
据了解,在京东将长丰作为“试验田”的同时,长丰也将其作为壮大农村电商有生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的有力抓手,借力推广本土农产品、工业品“出村进城”。同时,长丰县还积极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促使电商企业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草莓、龙虾、南瓜、稻虾米、瓜蒌子等本地农产品通过电商上行。目前,长丰县年网销额过亿的电商企业5家,1000万元以上的36家。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王靓 实习生 胡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