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产业新设立7个专业,5所高职院校与119家企业联合举办102个订单班,选派356位科研人员到502家民营企业担任“科技副总”……8月20日,记者从全市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暨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推进会上获悉,作为我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先行试点城市,我市全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产学研用一体联动成效显现,教科人同频共振带来“化学反应”,为我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动力源自人才,而人才依赖于教育。我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建立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温州医科大学新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温州理工学院新设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温州商学院新设数字经济、休闲体育、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累计立项建设15个市级优势特色专业(群)。浙江安防技术学院联合市经信局、市数据局、瓯海区政府等单位,新设立温州市新能源学院、温州数据学院等。立项培育40家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快建设由瑞立集团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设立的瑞安市产教联合体、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设立的温州市新能源与高端制造联合体等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9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瓯江实验室与温州医科大学累计联合培养研究生171名,国科温州研究院今年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联合招生16名博士研究生。
产教融合取得新进展,科教融汇迈上新台阶,以高能级平台为牵引的教科人一体发展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市68家高能级科创平台中有45家依托高校建设,22家市级及以上的新型研发机构中,依托高校建立的18家。我市迭代新型研发机构“十个一批”工作机制,建立以服务产业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机制,实现“5+5”产业高能级平台全覆盖。出台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支持温理工、温职、温科院、浙江东方等高校资源与区县共建29个特色学院或产业研究院,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今年新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数量并列全省第一。新获批全省重点实验室8家,数量并列全省第二。
今年,我市率全省之先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遴选科研人员到企业兼任“科技副总”,联动多方资源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引育等“增值服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目前,推动任职企业获批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8项、建成市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43家,累计向民营企业转化科技成果124项。市校(院)地成果转化办征集待转化成果240余项,组织16场“温州好成果”路演,落地百万以上成果57项。探索“拨投联动”“先投后股”等模式,将11所高校院所纳入全国首批“二次救济”成果转化保险保单试点,努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生态。(记者 周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