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合肥经开区向“新”而行聚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

  回眸2023年,合肥经开区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综合发展水平蝉联全国第六,近4年提升8个位次,经开综保区首次晋级全国十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开发区首位,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刚刚闭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奋发竞春,向“新”而行。素有“安徽工业第一区”的合肥经开区正坚定不移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持续推动合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增添强劲动能。

  连跨4个百亿台阶

  综合发展水平蝉联全国第六

  最是一年春好处,踔厉奋发正当时。

  走进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工厂内,各种机械臂上下翻飞,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2023年,蔚来共交付新车160038台,同比增长30.7%。

  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第四期“合肥市创投城市计划·大健康研究院”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系列项目路演活动现场,来自全国的9个团队展示了“小型化专科核磁设备”“合成微生物智造”“多器官保存平台和肺透析机”等项目。

  在大众安徽电动汽车总装车间,工人们一丝不苟,安装前桥总成、前挡风玻璃和仪表台总成。

  ……

  新年以来,合肥经开区处处焕发勃勃生机,呈现“热辣滚烫”景象。

  开发区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现代产业的主平台,合肥经开区是建设创新合肥、打造美好安徽的新高地。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齐头并进,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行动”为抓手,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势头不断显现。

  这里,规模优势明显——

  合肥经开区经济总量长期处于全省开发区第一,规上企业突破1000家、总营收近7000亿元。已培育市场主体总数超11万户,营收超50亿元企业25家、超百亿企业15家。

  这里,创新能力领先——

  规上R&D研发投入首次破百亿元,15家企业入选全省研发投入百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近80%。建成4家“全球灯塔工厂”,居全国开发区之首。

  这里,产业链分工紧密高效——

  “6+3”产业体系串珠成链、集链成群,上下游循环畅通、产学研协同联动、大中小融通发展、国内外协调互动,关键核心技术、场景应用等要素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过去的一年,合肥经开区捷报频传:蔚来获得独立造车资质,大众全球第二研发中心落地、首款车出口,LPDDR5存储芯片量产,大健康研究院全面建成……“6+3”产业体系群星璀璨,催动合肥经开区高歌猛进、亮点纷呈。

  数据显示,2023年合肥经开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开发区首位,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增速创近11年新高;工业投资首次突破400亿元,增长40.5%,4年实现翻番。

  “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各项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综合发展水平蝉联全国第六、长三角第三。”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一个遍地麦田和油菜地的农村出发,30年来,合肥经开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汇聚起改革开放千里奔涌、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奋楫逐浪,敢为人先,书写了高质量发展志之所向、一往无前的辉煌篇章。

  分层分类梯次推进

  打造三大类重点产业集群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不负所托、不负机遇,扬帆奋进、再创辉煌。跨过“而立”之年的合肥经开区,正重整行装,奋力开创下一个“黄金30年”。

  综合考虑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国家战略需求和政策导向以及自身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结合省、市赋予的使命,合肥经开区主动加压,分层分类、梯次推进,集中力量打造三大类重点产业集群——

  打造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两大兼具领先优势和高成长性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合肥经开区,全省“首位产业”新能源汽车业已形成引领态势,成为核心增长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链条布局,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80家。拥有大众、蔚来、江淮3家整车企业,国际巨头、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车企三足鼎立。已建成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106万辆,产值近4年增长3.2倍。

  预计到2025年,合肥经开区整车产能将突破200万辆,力争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中心。“我们要在创新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围绕智能电动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整车、零部件和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如是说。

  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产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合肥经开区,这一领域已集聚各类企业101家,形成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及材料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近4年增长6.2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裂变。

  “我们将瞄准第三代半导体、高端芯片设计、车规级芯片、化合物半导体等产业赛道,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生物医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三个具有创新优势和规模效应的国家级产业集群。

  拿生物医药产业来说,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集聚企业超300家,近4年新落地项目95个,生物创新药研发项目16个。该区正在瞄准技术前沿,在创新药上快速突破,培育一批“小而强”的全球顶尖研发企业。

  再看智能家电产业。作为全国最大的白色家电研发制造基地,合肥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聚集产业链上下游规上企业61家,拥有13家整机制造企业。2023年实现产值近700亿元,白色家电“三大件”产量突破3800万台,其中冰箱产量占全国近1/4,力争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我们还将打造快速消费品、汽车及零部件、公共安全三个具有竞争优势和辐射效应的全省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该区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自动驾驶、氢燃料、固态电池、细胞与基因治疗、超导、火箭发动机等前沿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占据有利位势,用未来产业持续注入发展新动能。

  系统谋划靶向发力

  以冲刺者姿态当好“领头雁”

  推进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需要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双招双引等全方位保障、支撑。在这些领域,合肥经开区有着怎样的“打法”?

  对此,合肥经开区有着系统谋划,靶向发力。

  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在为企办实事、解难题上,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的全方位需求,让受理环节再提效、办理流程再提速、解决难题再提级,切实增强时效性、精准性。构建全方位政策支持机制,继续提升区级财政支持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资金规模,应时应势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设适应国际人才需要的德籍人员子女学校、山姆会员商店、银泰In—Park、大众国际社区和人才公寓、国际医院等标志性、标杆性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形成企业高度集聚、功能层级相对较高、产品和服务较为丰富的发展格局。

  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继续深化大院大所合作,建设科技园区和高端创新平台。聚焦优势及前沿领域,加快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建强人才链支撑创新链。进一步搭建多层次融资体系,构筑覆盖科创企业生命全周期、成果转化全过程、产业发展全链条的科技金融体系。建立精准化基金赋能机制,投“准”、投“早”、投“硬”。

  高质量“双招双引”。加快布局一批强链、补链、延链的产业化项目,引育一批增长潜力大的科创项目,落地一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强”的项目。加强招才引智,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招引一大批顶尖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入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切实化解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障碍,实现重大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达产率有新提升。

  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对标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积极创新开放政策机制,打造高标准的开放环境,充分发挥合肥经开区在开放平台建设中的优势,将其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能力和实力。

  “我们还将持续加强基层治理,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坚实社会基础。以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保证,大力引进和培养懂产业、懂行业、懂政策的人才。”合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振翅展翼逐新高,奋楫扬帆踏浪行。

  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秦远望表示,面对前所未有的产业发展之势、能级跃升之势、北区腾飞之势,合肥经开区有信心、有决心更有能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以冲刺者姿态继续当好全省工业发展“领头雁”、全市对外开放“排头兵”,勇当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