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镇江高新区:释放产业强区更强动力

  原标题:改革再出发,往深里“上发条” 高新区:释放产业强区更强动力

  “听说镇江高新区正在谋划优化管理运行机制,其中一项就是科技招商条线的人员选拔可以不限于体制身份,并且按实际业绩拿高薪?”日前,记者在镇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曹军处实锤了这一消息。他告诉记者,高新区作为改革的产物,归根结底是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度创新,改革创新始终是高新区发展的主旋律,高新区一直在探索和前进。

  “高新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多次对改革作出部署,当前高新区的新一轮改革,已是箭在弦上。”

  新一轮的改革,首先触及“人”。实体化以来,高新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运行机制,遵循“大部制”改革设置职能部门,按照“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管权责、一门心思抓发展”的思路推行扁平化管理。推进行政权力清单承接工作,确保既能“接得住、用得好”。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正式运行,“证照分离”“网上网下”,各项机制运转高效。

  但是,对于紧缺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支撑的渴求仍然是一个极大“痛点”。市委常委、镇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詹立风多次强调,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园区,要有一支现代化的队伍。队伍的现代化,体现在人员的专业高效,绝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是服务能力要能实现“一专多能”和“多专多能”。简单地说,个人素质能够达到“多面手”,运用现代化的理念设备,工作中“一个”要能“顶几个”。

  必须优先保障的紧缺岗位,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特别是科技招商团队,目前工作方案正在充分酝酿,有望率先打破身份与薪酬限制,实现“赛场选将”,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除此以外,“小政府”“小机构”“大部制”“扁平化”的原则不能突破。既要保持队伍精干,又要解决人力短板,高新区着重做好人力资源的释放以及人才的挖掘、培养和使用这一篇大文章。通过持续改革释放人力资源,去年完成了对街道的大部制改革,通过对职能归并调整,一批干部“改行”充实到急需人手的新岗位。同时,“上级调训+跨区联训+主体专训+周末普训”干部素质提升行动全面展开,“高新讲堂”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聚焦“干什么训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干部年累计参训6000余人次,年平均每名高新区干部参训15次。

  要实现专家级、精准型的高效服务,同时推进机制的调整必不可少。机制的改革是另一出重头戏,对准的是“事”。

  围绕“城市发展新空间、新兴产业承载地、创新驱动主引擎”的自身定位,探索推动传统村居管理模式的改革,实现与园区建设的统筹谋划、统筹推动、统筹发展,也是乡村振兴大课题中的一部分。今年高新区13个村居将进行优化调整。调整工作的三个关键字,整合、拓展、突破。“整合”,即部分村居资源的整合,意味着集体经济更多的发展机会;“拓展”,即调整后村居服务对象、工作内容增长和拓展,意味着村居干部更大的锻炼平台和更广的事业舞台;“突破”,“新”的资源禀赋、事业舞台和干部队伍将催生“新”村居发展的新突破,同时一批干部将从原来的岗位中释放出来,在高新区加快发展的新天地中得到人生出彩的新机会。

  从“一个窗口管审批”到“一枚公章管审批”,高新区“放管服”改革将再进一步。自去年1月18日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逐步实现“一个窗口办理”,追求“最多跑一次”,目前只需把资料交到高新区综合受理窗口,评估和审批一次性办理,许多事项已做到“立等可取”。当前推动“一枚公章管审批”,不是简单的效率叠加,还涉及多部门多条口管理权限的授权承接。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仍然是干部队伍的现代化水平,个人素质、服务能力能否达到“一专多能”和“多专多能”。

  “唯改革者进!”曹军表示,进一步深化改革,不仅是市委的厚望和群众的期待,更是高新区实现更高的发展质量、更快的发展速度、更优的发展业态的部署要求,高新区将以产业强区的新业绩,全力打造“强富美高”新镇江的形象窗口和活力标杆,在产业强市的新征程上努力作出更大贡献。(朱大智 彭麒羽 张涛 姜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64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