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江苏丹阳:为建设现代化“智造名城 运河明珠”而努力奋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共产党丹阳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于近日召开,会上,中共丹阳市委回顾总结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动员全市上下牢记初心使命、勇于实干争先,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

  砥砺前行

  奠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丹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丹阳应对严峻挑战、坚持科学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央、省委和镇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丹阳市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紧扣发展、稳定、民生工作主题,创新实干、克难奋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强富美高”苏南现代化工贸名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五年来,丹阳聚焦产业强市、矢志转型升级,经济“强”的基础更加坚实。面对复杂形势,坚定不移强产业、调结构、促转型,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相比“十二五”末增长50%,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1145亿元、64亿元。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力建机制、招项目、抓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国药器械、鱼跃医疗、金宇生物等一批省级重点项目成功落地,“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16个,总投资963亿元。提升发展质效,成立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心,强化资源要素供给,盘活闲置土地1万余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级外贸品牌数量居全国县级市第一位。创新驱动成效明显,丹阳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6%,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比29.4%,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位列镇江第一,累计引进国家级人才23人。多渠道化解金融风险,强力推进债务化解,坚决遏制债务增量。重拳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等行为,金融生态取得根本性转变。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A股上市企业增至8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130家,5家企业上榜江苏民营企业100强,“十三五”末经济实力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第19位。

  五年来,丹阳践行为民宗旨、推动共建共享,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健全民生项目生成机制,累计实施民生实事项目211个,总投资285亿元,五年民生平均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0%。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惠农惠村平台、健康医疗再救助、“万善丹阳”社会帮扶等举措,精准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加快推动富民增收,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4倍、1.5倍。强化就业创业,累计新增就业8.5万人、市场主体8万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98.7%。努力办好群众满意教育,深入实施“县管校聘”等系列改革,累计新(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6所,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质均衡。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新(扩)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个,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普及。文化事业持续繁荣,丹剧登上央视新年戏曲晚会舞台,体育、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稳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协调并进、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丹阳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城乡品质,环境“美”的底色更加亮丽。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努力构建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全力打造“内聚成核、外联成网”的现代交通体系,高质量建成镇泰高速丹阳段、S357、S122、北二环快速路等骨干道路,135条农村公路实现提档升级,全市公路总里程增至2296公里。丰富城市品质内涵,完成姜家园、站前广场等片区改造231万平方米,开展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和农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凤凰山遗址公园、马塘桥体育公园等品质公园,引进八佰伴、吾悦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城市功能和形象进一步提升。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要求,开展沿江“散乱污”企业整治,强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渔。以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为契机,完成大运河景观带工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263”“116”专项行动,空气质量稳居镇江前列。开展“绿水、清水、活水”行动,大力整治城乡黑臭水体,累计铺设污水管网662公里,疏浚整治河道90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丹阳模式”获全省推广。推进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建成运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协同处置项目。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积极推进美丽镇村建设,新建特色田园乡村、水美乡村等各类美丽宜居村庄146个,其中省级29个、镇江市级9个,生态宜居成为丹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

  五年来,丹阳夯实治理根基、筑牢稳定底线,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成效更加显著。坚持以稳定为基础,创新治理方式、化解存量矛盾,为“十四五”接续发展铺平道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安全生产大起底,狠抓责任落实、严格动态监管,持续筑牢安全生产屏障。众志成城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科学决策、快速反应,织密常态化疫情防控网络,涌现一批抗疫先进典型和突出贡献企业。深化平安丹阳、法治丹阳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公众安全感率超99%。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落实“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实施镇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探索民主自治的基层治理模式,实现村民议事小组全覆盖。全面推进殡葬改革,散坟整治成效显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推动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区)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深入人心,涌现一批“中国好人”和全国道德模范。成功创成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为高质量发展坚定了信心底气、凝聚了强大合力。

  丹阳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奋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奔跑节奏、加大转型力度,持续夯实安全稳定底板,系统推进产业强市、美丽丹阳、民生改善三大重点任务,全力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更具创新活力、更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

  持续发力

  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丹阳将立足全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增创新一轮发展领先优势,奋力推动丹阳迈入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

  着力构建转型发展新格局

  把做优做强产业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强化要素保障,加快转型升级,全力确保经济快速增长、质效稳步提升。

  优化产业布局。优化提升眼镜、五金工具、汽车零部件和大家居“四大传统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三大新兴产业”,积极导入以数字经济、5G技术为特点的“一批未来产业”,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实现全覆盖,力争全市“4+3+1”产业规模突破2200亿元。围绕园区特色及产业链,靶向引进一批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确保每年招引30亿元项目3个、50亿元项目1个,在百亿元项目上实现突破。

  提升载体功能。开发区瞄准“国字号”,坚持重大项目承载地定位,切实扛起主阵地职责;高新区围绕“高新”定位,协同延陵、珥陵打造服务全市的创新驱动策源地、三产融合示范区;滨江区打造“两业”融合智造重镇、转型升级示范样板;吕城、皇塘、导墅发挥毗邻苏锡常板块优势,做强向东对标桥头堡、加速崛起新引擎;各镇村工业集中区充分借鉴“顺德模式”,持续归并整合,构建契合产业需求、符合高质量发展规律的现代化载体矩阵。

  加强要素保障。坚定精耕细作、精明增长的发展导向,用最少的资源成本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坚持空间增量向园区和重大项目倾斜,为项目落地、产业升级提供优质空间。强化政银企对接,提高金融工作精准度,全面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扶持效率、支撑水平、投入规模。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力争主板上市企业突破20家。

  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

  着力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解放思想、开放包容,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

  聚力改革攻坚。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镇职责事权。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丹舒心”服务品牌建设,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系统。聚焦重点领域,统筹推进国资国企、财税体制、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等改革,稳步实施教育、文化、养老、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实现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强化创新驱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确保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积极推行人才新政“二十条”,全面实施大学生“聚丹”计划,深入开展“双招双引”,确保全市人才总量25万人、产业强市领军人才300名,全力构筑人才荟萃的发展高地。

  坚持开放引领。引进境外资本和先进技术,推进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确保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以上。鼓励企业巩固出口优势,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50亿美元。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跨国并购等,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城乡一体不动摇

  着力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树牢经营城市理念,统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环节,守牢生态底线,增强城乡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整体性。

  提升城市能级。放大区位优势,高标准建设扬马城际铁路、丹金高速公路、G233和S358丹阳段等“大动脉”,基本建成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畅通丹界线、丹延线等主干线,构建城乡快速路网,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依托水晶山旅游度假区、九里风景区等生态资源,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做优眼镜风尚小镇,增强城市经济竞争力。加快建设练湖生态新区,构筑“水清岸绿、全龄友好、低碳智行”的运河公园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相得益彰。

  提高治理水平。以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推动城市和谐宜居、精致精美。推进西门大街等历史街区保护,打造文化商业情景式街区,留住城市基因和古城记忆。推动老旧小区提标改造,增强生活便利性、群众幸福感。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完善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实现城市各类资源高度整合、各部门协同联动、信息化网络全覆盖,共建美丽幸福丹阳。

  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零碳排放为目标,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合作建设低碳城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全力推进沿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和长江堤防建设,用心答好长江大保护历史答卷。深化河(湖)长制、断面长制,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全力建设“美丽丹阳、幸福河湖”。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和建设,构建大运河、夹江岸线生态廊道,绘就“运河明珠”秀美图景。

  坚持乡村振兴不动摇

  着力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乡村”主战场、把握“全面”主基调、奏响“振兴”主旋律,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推进产业耦合。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推进优质粮油、花卉苗木、应时鲜果、水产养殖等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业重大项目建设,确保省级重大项目招引实现新突破。推动省级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完善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吸引更多工商资本投向乡村产业。

  促进资源整合。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乡村面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聚焦村容村貌、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重点任务,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田园乡村。多措并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提高经营性收入。落实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政策,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面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加快人才聚合。坚持“内培”与“外引”并重,吸引各类人才回乡留丹创新创业。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让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乡创客、田秀才涌现出来。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家庭农场规范化管理,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出台乡村版人才“聚丹”计划,确保“三农”事业后继有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用好乡贤、商会、科技镇长团等优势资源,全面拓宽乡村人才招引渠道,鼓励“以才荐才”“以赛引才”,引导社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坚持民生改善不动摇

  着力构建共享发展新格局

  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事情抓起,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覆盖全面、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构建社会大救助体系,实施“兜底式”“造血式”“心理疏导式”救助。完善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推进门诊费用异地就医跨省直接结算工作,扩大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人群参保范围,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7.5万人。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持续优化创业环境,确保扶持创业6000人以上。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落实教育优先战略,提升教育开放水平,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健康丹阳建设,稳步实施人民医院、中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力争建成5个省级社区医院、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确保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比例80%以上。建好用好乡村“复兴少年宫”,助推乡村振兴。全力建设博物馆、图书馆、体育中心等公共文体设施,推进大运河丹阳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加快总前委广场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确保齐梁帝陵和石刻申遗项目进入国家预备名录,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

  塑造安全稳定环境。坚持底线思维,全力营造和谐有序的发展氛围。以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为引领,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三年大灶”专项整治,全面压降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村民议事小组机制,推动“警格+网格”深度融合。提升信访工作质效。切实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密防范各类重大风险。构建“大预防、大治理”体系,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序实施“八五”普法,推动平安丹阳、法治丹阳建设迈上新台阶。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中书写。丹阳全市上下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央和省市委坚强领导下,以勇当领跑者的雄心壮志、敢为天下先的豪情锐气,激情拼搏、奋发进取,赓续百年初心、共铸时代荣光,为建设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而努力奋斗!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00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