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镇江:“四好农村路”建设提质扩面

  春暖花开。漫步在宽敞美丽的扬中三栏线,红蓝黄绿交相辉映,沿途生态文化景观与秀美村庄和谐共生,让人陶醉。

  2021年,在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道路上,扬中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管养体制改革、提升运营服务水平等,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水平迈上新台阶,成功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这是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缩影,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村公路既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交通”,更是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大民生”。“十三五”以来,镇江市交通部门全力推进农路提档升级工程,农村公路建设迈出新步伐,累计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033公里,改造农桥166座,实现通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达100%。

  健全机制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保障。率全省之先,我市先后出台《镇江市农村公路条例》《镇江市农村公路路长责任制实施办法》等,首次将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写入地方法规,明确了村道的法律地位和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出台的《镇江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任务落地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成果形式,建立起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在顶层设计的推动下,高效管理逐级形成。“多年来,我们以管理创新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提升高效管理能力。”扬中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跃峰表示。

  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村民马中友因为经营家庭农场,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样是做农场经营,现在可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小马告诉记者,以前家门口的路很窄,路面也崎岖不平,开车就跟“过山车”一样,更别说把农产品往外运送了。如今,九里村交通便捷,丁延公路、丹茅公路穿村而过,每个自然村都通上了5米宽的水泥路。

  一条条宽阔平整的农村公路通达乡间,铺就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我市发挥农村地区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推动农村公路和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打通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道”。现如今,全市“四好农村路”的发展,正在由“支撑农业发展”向“促进农业发展”转变。

  充分挖掘农村公路价值,全市在探索发展“农路+”模式的道路上一直没有停歇。

  位于司徒镇的丹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地处丹阳西部偏远丘陵地带,基础设施薄弱。2013年,贯通南北9.5公里的生态大道建成后,将原来分散的苗木、休闲农业、林果等产业串联,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便利条件;句容结合全域旅游和新农村建设,打造丁庄葡萄小镇、西冯水美乡村等21处特色美丽乡村,建成集骑行、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农村景观路181公里;扬中市的美丽农村路,形成富民新模式;丹徒区的平安放心路,成为新亮点……

  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建设蹄疾步稳,走出了融合提升的发展新模式。在“片区公交”“大循环公交”城乡客运服务模式的推广下,我市全面实现与周边县市公交对接,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生态观光、水果采摘等休闲农业发展优势日益凸显,扬中市充分利用现有客运站资源,形成集客运、快递、邮政、电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输服务站,打造农村物流“多站合一”模式,实现“村村快递到户”。

  继2018年丹阳市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后,扬中市、句容市陆续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省级示范县。在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宁看来,这是我市打造“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品牌集群的积极成效,“全市逐步形成了‘产业沿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产业推动农民富’的发展趋势,为公路沿线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村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超过158公里。“四好农村路”在镇江广袤的乡村蜿蜒延伸,畅通了乡村“血脉”,见证了乡村蝶变,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8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