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闵行区在全市率先发布“社区工作者胜任力模型”和“队伍能力评估报告”
年轻社区工作者,怎样克服“本领恐慌”
“眼下,在上海,社工也‘卷’起来了!”昨天,在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工作者品牌创新赋能推进会上,一位干部在台上情不自禁有感而发。
一组数据值得关注:最近,吴泾镇招录30多名社工,报名者竟有600多人;今年上半年,闵行全区招录社工348人,报名参加考试者3963人。
不仅如此,社工们也在能力素质上“卷”起来。在昨天的推进会上,闵行区还在全市率先发布“社区工作者胜任力模型”和“队伍能力评估报告”,并据此构建了由3个模块、14个专题、35类课程组成的“1+N”赋能培训课程,全方位推动社区工作者综合胜任力的提升。
目前,全市共有6万多名社区工作者,接下来,这支队伍还将进一步扩容。当前,哪些人在当社工?社工群体的现状如何?闵行为何要发布这个指标体系?当一名优秀社工到底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专业能力”相对欠缺
1996年出生的小白,是一名刚入职一年多的社区工作者,目前在闵行区虹桥镇井亭苑居委会工作。在大学里,他学的是金融专业,之后,也在企业干过三年财务。“我喜欢与人打交道,但真正当了一名社工后,我发现自己沟通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居民一来电话就是各种诉求,我常常没法直接答复,只能一次次去问书记……”
比他大9岁的周艳,是古美路街道的一名社工。虽然才入职半年多,但她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有清醒认识:“我之前在软件公司干了10年,从事销售管理工作。我觉得,企业里的一些经验,可以运用到社区工作中来。企业是围绕客户的需求,找到痛点,然后整合研发、销售等各个团队一起解决问题。社区里的工作也是如此,需要从居民诉求出发,协调整合居委、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和志愿者、上级部门等各方面资源……”
不管是否有特长,他们都表示自己在能力上还是有所欠缺,希望能参加相关培训,不再有“本领恐慌”。
记者了解到,闵行区目前在岗社区工作者共有7488名,平均年龄3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96.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九成的社区工作者有5年以上社区工作经历,基层经验较为丰富。全区社区工作者中,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793人,持证率达24%。
专业化水平不够,只是一个笼统的表述。根据新发布的《闵行区社区工作者能力评估报告》,通过对全区14个街镇(莘庄工业区)社区工作者的问卷调查,研究团队发现,他们在“政治素养”“政策能力”方面表现较好,但在“个人能力”“专业能力”方面相对欠缺,更具体而言,则是公文写作能力、资源统筹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评估,社区工作者还面临基层任务过重、人力配备不足、资源相对缺乏等痛点和难点。
“这些痛点和短板,正是我们推出‘社区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的缘由之一。”闵行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姚媚告诉记者,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对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能力建设至关重要。闵行推出“社区工作者胜任力模型”,提炼出社区工作者胜任力的核心指标,按照不同维度整合成胜任力模型,希望为完善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培养、绩效评价和职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比如面对群众利益协调问题,我们以老旧小区换梯及换梯后的维护为例,参考这个胜任力图谱,社区工作者就知道,要具备矛盾化解能力、信任建立能力和压力面对能力等,通过培养和提升这些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群众利益协调等重点治理场景中的各种挑战,推动社区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能力模型如何“补短板”
闵行区发布的“社区工作者综合胜任力模型”包括哪些指标?如何为广大社区工作者提供指引?
记者在发布现场看到,这个模型将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划分为政治素养、综合能力和实务技能三方面;其中,“政治素养”包括价值导向、职业道德2个二级指标,“综合能力”包括事务操作、人际沟通、文笔写作、创新意识、心理素质5个二级指标,“实务技能”则包括公共事务、为民服务、多方共治、社区平安、应急处置、智慧治理6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还会被细分成若干个三级指标,比如“多方共治”包括社区动员能力、民主协商能力、资源统筹能力、资源维系能力4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共有39个。如此,通过三级体系指标,可以全面评估和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能力。
业内专家指出,这套体系是结合了价值、实践、需求、问题四大导向的成果转化,能够帮助社区工作者以及社区工作者的培养者,直观地掌握社区工作者能力全貌。
根据评估报告和胜任力模型,闵行区推出“1+N”赋能培训课程,推动社区工作者综合胜任力的提升。当天的会上,闵行区还发布了四个各有特色的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比如,与马桥镇华润有巢社区结对培育“新型居住社区共建共治”,与虹桥镇龙柏六村居委会结对培育“社区合伙人”,与莘庄镇康城社区委员会结对培育“社区组织动员”,与颛桥镇银都苑第一居委会结对培育“社区项目创新策划能力”。
一个面向社区工作者的科学培训体系逐步形成。闵行区将依托“美好社区”治理学院,强化案例剖析、结构研讨、沉浸模拟、场景教学等功能,进一步为社区工作者赋能。
关键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模型和培训课程看起来有点复杂,但不少社工坦言,关键还是希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古美路街道的社工周艳,最近组织了一场八段锦教学活动,但“如何发动更多居民参与进来”,似乎难度不小。而虹桥镇的社工小白,一旦遇到居民有困难和诉求,只能立马转身向居委会书记、主任请教办法。
以前,基层村居靠的是能人治理,能人往往具有年纪大、经验丰富等特点。新出炉的《闵行区社区工作者能力评估报告》也显示,社区工作者工作年限越长,其在“公共职务专业技能”“资源统筹能力”“矛盾协调能力”“组织共治能力”“服务群众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得分就越高。
但如今的社区工作者普遍年轻,难道还要让其能力随着岁月流逝“自然生长”?这个时候,实战训练、案例示范,就显得至关重要。
记者在《闵行区社区工作者综合胜任力操作手册》中看到,一些“胜任力”的参考图谱都是以具体问题为例进行剖析。比如,群众利益协调能力主要以“老旧小区换梯及换梯后的维护”为例,社区平安治理以“非机动车飞线充电”为例,社区骨干培育以“业委会换届问题”为例等。
相关专家团队也在《闵行区社区工作者能力评估报告》中指出,建议对社区工作者进行考核时,注重评估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不久,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带头人,闵行区600名居民区书记“打擂台”,他们上台比拼的,正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胜任力模型,我们希望可以助力社区工作者成长,也能对社区工作者进行能力评估,重点评估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解决与否、群众是否满意。这些将在街镇对社区工作者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姚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