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刚过,7场次残疾人家门口招聘团在惠山区陆续展开,236个岗位“虚位以待”,吸引了许多“赶集”的残疾人。由惠山区多部门联手打造“私人定制”量身就业档案、探索兜底帮扶“1+1”爱心岗、创新“产业+”可持续助残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就业困难残疾人“圆梦”。
创新推进就业档案“私人定制”。“1份高质量就业档案,2次免费技能培训,有了我今天的岗位和高薪!”大学毕业的听力一级残疾人滕翔,手语表达感染力很强,充满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滕翔也经历了就业的“烦恼”,惠山区残联“量身”就业服务档案让他有了更准确的认知,借力PPIS职业能力测评系统的创新应用,以及2次电子商务、3D打印职业技能培训“淬火”,滕翔成功应聘索尼数字产品(无锡)有限公司。如今,惠山区3457名就业年龄段内残疾人有了这款“私人定制”高质量就业档案。同时,惠山区残联做实就业和培训“无缝衔接”,90多项“沉浸式”免费技能培训班已让1183人得到职业技能提升,获得更宽广的就业创业空间。
兜底帮扶“1+1”爱心岗受欢迎。“我和丈夫同进同出,互相照顾,挺开心的。”前洲街道杨女士描述她与丈夫丁先生一起工作的情况。夫妻都是残疾人,杨女士家离工厂近,步行十多分钟便能到岗上班,丁先生在门卫室,而她负责厂区的清洁卫生,夫妻俩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这是惠山区推出的就业兜底帮扶“1+1”爱心岗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喜悦。母女档、夫妻档、父子档互助式在同单位工作,解决就业难现状,爱心岗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惠山区有30家企业推出150多个岗位,27户就业特别困难残疾人家庭成功上岗,最高月收入达到6500元。同时,全区共有残疾人之家22家,吸纳439名有就业意愿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在家门口辅助性就业。
“产业+”助残模式可持续。“工作不累,每天上班就是给菌菇‘喂水’,记录温度、湿度,和菌菇‘一起成长’很好玩。”2月19日,无锡市首家“菌乐园”助残基地里生机勃勃,在此就业的全部是残障人士。20岁的李川川(化名)是附近社区智力残障人士,采摘、包装菌菇等工作也难不倒她和小伙伴们。这是惠山区残联参与乡村振兴的一个成果,此外还有绿如意创业工坊、“恬小鹿”奶茶店、逸胜文创“美丽工坊”和桃文化“雕刻非遗工坊”等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打造了9家残疾人电商直播站(点),新路子帮助残疾人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