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要闻

海门开发区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最近,南通市委市政府公布2023年度省级以上开发区绩效考核等次名单,海门开发区为第一等次(第一名)。同时,海门区委区政府公布综合考核结果,海门开发区同样获得第一等次。

海门区是海门项目建设主阵地,经济发展主战场。去年以来,海门开发区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紧扣区委打造“一示范四城市”要求,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运行,强攻招商,快推项目,优化服务,深入实施“大产业、大招商、大建设、大财税、大保障”五大攻坚行动,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勇敢担起海门经济高质量的重责,在商务部的国家级开发区考核中前进21位,南通市省级以上参加考核并参与排摸定等的开发区中排名第一。

项目是海门区工作的“头版头条”。去年以来,海门开发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度抓招商,从产业布局、机制创新等入手,聚焦“3+3”产业,推行“一名分管领导、一个重点方向、一支招商队伍”招商机制,完善六个招商分局“赛马制”格局,发布周招商简报、月度龙虎榜,将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分解落实到每名专职招商人员,将项目信息挖掘任务落实到全园区所有工作人员,形成了“管委会搭台、大家唱戏”的全员招商格局。去年海门开发区仅招商局累计外出考察拜访300余家企业,在海接待500余批次客商。全年新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约290亿元,其中重特大产业项目25个。尤其是新一代信息产业有了历史性重大突破,先后招引瀚思瑞半导体、德硅凯氟、麦思威电子、半影光学、金诺达超纯水清洗设备、英尔捷半导体、捷热科技、致驱科技、格威测、浦东软件园等10多个项目成功入驻。

重大项目高效推进,落实招商项目“日招引、周研判、月推动、快落地”机制,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完善项目联合预审机制。构建“一项目一专班”,实行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一线工作法”,每个项目挂钩责任人每天到现场了解进展、推进协调。强化多部门集中会办制度,实施容缺预审、并联审批、集中会办、帮办代办“四项机制”。完善项目质量管理考评机制,开展竣工投产大走访,“分类施策”督促企业履约,推动项目达产,实现快建设、早投产、多产出。总投资50亿元的上海电气高效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在半年内完成签约、开工、首片下线。

聚焦创新,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去年,海门开发区策应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围绕“制造强区、开放活区、创新立区、人才优区、融合兴区”战略,扎实开展招才引智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健全融合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年引进科创项目37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15.6%,共计完成113家高企申报,其中被推荐84家,通过认定61家,认定率超72%,高企净增数达35家,认定率和净增数均创历史新高。去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149家入库评价,超额完成全年任务。2家企业获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家进入省新型研发机构列统。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顺利去筹转正,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海门)分中心、武汉大学微电子研究院、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海门)创新服务基地、上海浦东软件园(海门)创新基地等平台相继签约落户。杨文龙、杜辉等11个项目入选“东洲智荟”,其中7个项目已基本达到要求,刘社文等11个项目入选“东洲英才”;吴子俊、夏江宁等2个人才项目入选南通“江海英才”,岳远贺在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大赛获三等奖;岳远贺、龚雷锋等5个项目入选省“双创”;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26人,自主申报入选3人,配合申报入选3人。

同时,海门开发区以营商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强化对企业的有效服务,常态化开展企业大走访,机关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抓创新、搞技改、转模式成为海门开发区企业发展的自觉行动,去年海门开发区58家企业跻身海门区骨干企业行列,其中15家企业获得金牌以上企业,占全区的60%。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9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