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2004年6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一行来到临海大洋社区调研,充分肯定了大洋社区“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工作方法,并指出社区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一定要把社区党建工作渗透到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中去,渗透到创建“平安社区”中去,渗透到为居民群众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中去,通过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
台传媒记者李 平
近日,记者从临海大洋小区南门走到大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楼,美好生活的多彩画卷一路铺开。门口网球场,气排球队员精彩过招,喝彩声声;桂花园广场,舞友们踏着节拍,翩翩起舞;中心广场,幼儿园小朋友们正在户外活动;中心大楼配套丰富,便民服务大厅、图书馆、健康驿站、老年食堂、托育中心、休憩驿站等“五脏俱全”……
“年年有变化,岁岁胜往昔。”今年63岁的洪璐萍在大洋社区住了22年,她和很多老邻居们一起见证着这个建于世纪初的老社区,在党建引领下,不断迸发青春活力,塑造出多姿多彩的生活样本。
如今的大洋社区,正如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上方的醒目大字:“我有我的YOUNG”。
党建引领社区建设,不仅是大洋社区发展的“必答题”,更是习近平总书记点明“三个渗透”解题要求的“重点题”。
20年来,大洋社区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对这道被寄予厚望的时代考题,常答常新,先后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绿色社区、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社区)、浙江省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浙江省群众最满意的平安社区、浙江省未来社区等160多项荣誉称号。
大洋社区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记者走进大洋,探寻社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共同体的锦囊妙招。
锦囊一:舞好红色指挥棒,党群携手共建家园
占地面积445亩,楼群80幢,单元183个,常住人口2153户6838人,九小行业162户,是临海最大最早的居民住宅区之一。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居民诉求千差万别,大洋社区是如何理清线头,编织出一幅幅美丽画卷的?
追溯的指针最早可以回拨到23年前。
2001年年初,临海市教师公寓投入使用,这是大洋小区的前身。当年9月大洋社区成立,实行党支部、居委会、物业三套班子一套人马。成立初时,基础配套还未齐全,治安状况也比较令人担忧,大洋社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童邦满决定从党建入手,发动社区党员带头参与社区建设,并探索出“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四民服务”工作方法,大洋社区以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的做法就此萌芽。
2004年6月8日是大洋社区发展至关重要的里程碑。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大洋调研党建工作,在大洋调研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对社区的“四民服务”予以了高度肯定,同时提出了关于“三个渗透”的重要指示,他还强调,社区党支部对那些组织关系不在社区里的党员要进行登记。要他们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积极参与社区的服务工作,并起带头作用,为大洋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20年来,大洋社区党组织始终不忘初心,一任接着一任干,挥舞着“红色指挥棒”,“凝聚”起多元治理力量,率先建立社区在职党员数据库,开展“十心服务”,推动社区治理“独唱”变成党群同心“大合唱”。
原来的在职党员们退休回归社区后成立“银龄党支部”,组建了“银龄”志愿队,他们既是老年活动中心的管理员,消防卫生全承包;也担任社区老年大学的运营师,为辖区老年朋友开展各式文化娱乐课堂丰富晚年生活。
近年,大洋社区还将“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引入社区治理中,引导社区居民娱乐团队开展邻里公益服务。去年寒假,社区气排球队队员,涌泉中学原体育老师应明和利用专业特长,义务指导社区孩子们练习排球垫球,短短三天时间,孩子们的垫球水平就从10多个提高到100个。现在气排球队又根据社区孩子们的需求,陆续开设跳绳、羽毛球等公益培训。
如今,大洋社区600余名在职党员“一人一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与到社区环境整治、平安建设、养老服务、未成年人关爱等各类建设中,有效打通社区服务的“神经末梢”;25个社会组织“百花齐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志愿活动,打造学践融合的精神文化阵地;与13家单位开展党建联建,引入医疗、教育、文娱等优质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公益……大洋社区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服务优势,成功打造了“党建引领、专业助力、全民参与”的社区参与式治理新模式。
锦囊二:多元共治协商 提升治理效能
每月10日是大洋社区雷打不动的主题党日活动时间。3月10日晚上,社区党员们围坐一桌在对第一议题进行集中学习后,又对刚改造好的社区乒乓球室管理制度展开激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社区无小事,关系千万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矛盾纠纷亦呈现出多样化、多发性等治理难点,党建统领下的协商共治机制是大洋社区的“万能钥匙”。
大洋社区党总支始终坚持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协同共治的原则,建立“三位一体”“四步议事”等协商共治机制,引导基层治理多方联动、群策群力,不断在实践中丰富“人民建”与“为人民”理念的有机融合。
“每月5日的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席会议,现在已经升级为多方联席会了,社区民警、居民代表、网格员等共同参加,有时还根据每月的社区工作重点,针对性邀请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主管部门或专业人士参与。”临海市大洋街道大洋社区党总支书记周秀利介绍。
此外,在每季度末、半年度召开的居民代表会议以及不定期开展的微网格长圆桌会议等议事平台,增强了大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强化了社区党组织主心骨作用,确保社区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发展规划的长远性。
去年,在大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建设中,一批具有专业特长和技能优势的居民组成“居民顾问团”,参与到并监督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对舞台设计内行的林元富老师带着尺子守在多功能厅改造现场,尹富棣老师提出开挖集水井的办法解决桂花园广场积水问题,还有大楼外立面的粉色也是顾问团的老师们拿着色卡比出来的。”居民顾问们的严谨认真劲儿,大洋社区社工屈佳阳犹历历在目。“有了他们的参与,项目方案、质量都得到了居民的认可,把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于萌芽。”
20年来,在协商共治机制推动下,大洋社区顺利协调解决了社区绿化微改造、社区食堂等难点问题500多个。
同时,大洋社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培育打造“能文能武”的基层党建领头雁。率先建立三级社区社工督导体系,对社区社工进行专业化培养;引进马良社会工作名家工作室,定期为社区“两委”成员开展专业指导,提升“两委”班子的统筹力;创新组建“全科社工”服务队伍,推动构建“前端受理接待门门清,后端处置服务样样行”的良好工作闭环。
截至目前,大洋社区已拥有浙江省社区工作领军人才1位、台州市高层次人才1位、中级社工师2位,12位社工均在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在临海大洋街道,大洋社区也被称为“社区书记的摇篮”,12个社区中有一半以上的社区书记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锦囊三:深化“四民服务” 让居民“近”享美好生活
早在2006年,大洋社区就响应社区居民组织活动的场地需求,收回出租的综合楼,建成投用临海首家以“居民会客厅”为理念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多达6000多平方米,集便民窗口、老年食堂、社区学院等为一体,为居民办事议事、健康娱乐、学习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
十多年来,大洋社区在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征程中,耕耘不辍,步履不止。
走进大洋社区,处处可见新变化,党群服务中心一楼面积360平方米的“府城·老邻舍”已开张一年多,二楼临海首家社区托育园3月22日正式开园,四楼青少年安全教育基地正在打造中。
这两天,3岁小男孩一一在妈妈的陪伴下提前到托育园熟悉环境。
“前阶段还在和家里人说,附近有个托班就好了,没想到家门口就来了一个,很及时。”一一妈妈说,“下半年孩子就要上幼儿园,现在通过托班可以先帮他感受一下集体生活。”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力之所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大洋社区“逆龄”生长的“根源”。为更优质、更均衡地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大洋社区始终以“四民服务”为导向,完善基础设施、整合社区内外多方资源、搭建多维服务平台、孵化多样化社会组织,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擦亮幸福“底色”。
针对双职工家庭“带娃难”实际问题,大洋社区建立儿童成长型教育品牌“向阳萌宝团”,开展“四点半课堂”“周末课堂”寒暑期及传统节日亲子活动,从解决辖区双职工家庭“管理真空”的难题到增设大语文课堂、硬笔书法、周末绘本、少儿古筝、亲子经典诵读等课程,满足了辖区儿童就近学习、就近培养的需要。
“孩子妈妈上班地方远,回到家要晚上6点了。去年孩子幼儿园放学后是送到外面上课,今年知道社区有公益兴趣班后,孩子妈妈发动全家一起抢课。现在外面不去了,就在小区里学。”60岁的王先生告诉记者,除了孙女在社区上公益兴趣班,自己的老伴也在社区老年大学上了3年课。
既倾听大多数群体的声音,也关注个案服务的需求,大洋社区为民服务从精细走向精准,社区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和心理学专业知识,对抑郁症患者、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群体因人施策强化帮扶,开展长期性综合性心理疏导、关爱陪伴、结对帮扶等个案服务,与服务对象建立服务关系,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打开“心门”,走出家门。
“现在,我们成立了社区‘洋益’公益发展基金,这相当于一个‘蓄水池’的概念,我们整合丰富社区资产,推动形成‘慈善资源—社会工作者策划项目—社会组织承接项目—社区志愿者协作参与’的行动机制,不断激发社区活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社区的‘自我造血功能’。”周秀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