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5月30日电(记者龚莎)5月30日,记者从上海市重点产品质量攻关30年暨产业质量攻关启动活动上获悉,上海重点产品质量攻关工作于1994年认定和发布首批攻关成果,30年来已累计形成成果1145项,有力促进了上海市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大力推动了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质量攻关是指企业针对重点质量问题,集中优势资源、运用先进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加强质量技术创新,改进技术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性能,降低消耗,增进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质量改进活动。
根据对2018年以来的325项质量攻关成果统计显示,总计为企业新增销售额214.8亿元,平均每个项目为企业新增利润804万元。自2021年以来,190项攻关成果中,178项属于上海市“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占比93.7%。航天、汽车、船舶等行业开展质量攻关活动,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有力地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此外,2018年以来的325项质量攻关成果中,293项成果属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占比90.2%。这些成果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1063项发明专利,推动了一批标准升级,成果转化为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等共125个,进一步夯实上海产业发展基础。
为更好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提高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印发了《开展产业质量攻关活动的指导意见》,将质量攻关工作从产品向产业,从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向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行了拓展。
针对“测不准”“检不了”“少标准”等问题,产业质量攻关活动将推动建立政产学研检联盟,支持“链主”“链长”企业牵头组织链上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产业攻关项目申报主体从原来的单一企业申报,变为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及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质检中心和标准创新组织等产学研多元主体联合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