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淮安区从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出发,在政策范围内优化和调整申请人的资格审查条件,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提供全流程服务,构建根治欠薪联动工作机制,全力守护农民工“钱袋子”,确保农民工“安薪”过年。截至目前,已为多个建设项目373名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及时足额讨回欠薪500余万元。
优化“程序手续”便捷服务。启动法律援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在政策范围内进一步简化和调整申请人的资格审查条件,以往对于家庭人均年收入认定需要村居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由属地镇街出具相关证明。修改后,家庭收入认定方面改为申请人先行承诺制度,只要申请人承诺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相关标准,可以先行给予法律援助,但是如果在后期援助过程中发现承诺不实,将停止援助;对于残疾人、五保人员认定工作,与区残联、民政等部门形成信息共享,不再需要群众提供医院病历、属地村居证明等材料。
开辟“绿色通道”暖心服务。全面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依托区、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辟“农民工”、“一老一幼”专用绿色通道,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老人赡养,未成年人抚养等需要及时介入,只要基本证据达到立案条件,一律当日申请、当日审批、当日指派,全流程帮办服务。同时,选聘12名优秀律师和14名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援助志愿者,在区法律援助中心实行全天候值班,实现不打烊“随时办”服务。
实行“吹哨报到”联动服务。建立起由区司法局、法院、人社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九家单位的“根治欠薪联动工作机制”,构建涉欠薪纠纷监督、调解、诉讼、执行直至依法追究欠薪单位(个人)刑事责任的“一站式”处置模式,实行“吹哨报到”,一旦发现农民工欠薪案件,可由单位发函简要说明相关案情,法律援助中心收到函件后,主动对接申请人并指派律师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实现法援介入、刑民对接、快审快执的全流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