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疏通城乡水系“脉络” 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通州力促“河长制”迈向“河长治”
南通日报讯 (通讯员 印春湘) 9日,南通污染防治攻坚办到通州考核督查二季度污染防治工作。考核组现场检查了兴仁镇胜利河、跃进河的水污染治理情况后,一致认为该区河道水质明显提升,河道面貌大有改观。
早在2015年,通州提出《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疏通城乡水系“脉络”,提升人居环境“颜值”。生态河道建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在二甲镇、东社镇、十总镇等东部片区,生态河道建设样板建成298公里,已覆盖成片,而且重点正在向西部乡镇推进。
三年间,通州投入5亿多元,累计疏浚河道1419条段,整修岸坡5080公里。这也为“河长制”的纵深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7月上旬,通州15个镇(街道)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部出台,河长制工作与该区的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无缝接棒”。
通州区水利局负责人说:“我们的河长制工作以‘先’字为重,在前期把基础筑牢,在探索中发展和提升,最终让通州的水‘活’起来、坡‘绿’起来、景‘美’起来、人居环境‘好’起来。”
2017年,通州率先在城区启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去年开始同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在刘桥、平潮、兴仁3个镇挑选了凤王河等5条河道进行综合整治试点。今年4月,南通市河长办下达农村黑臭河道整治计划,这5条河道均被列入。平潮镇九圩港横河是试点河道之一。6月30日,该河道岸坡清理结束,开始进行木桩护岸施工。对于这些重点整治黑臭河道,除了常规河道清淤、整坡绿化外,还积极配合截污纳管、农村改厕、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整体提升河道环境。
“治水”非一日之功,长效管理才能确保“河畅水清”。通州高效推进“河长制”水体治理长效管理,建立河道日常管护监督平台,大力推进水体放养、水面种植等“以河养河”河道管护方式,提高管护效能,力促“河长制”迈向“河长治”。作为通州东部生态涵养区的二甲镇,率先提出并实施“以河养河”生态保洁模式的治水新目标,将河道保洁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在“以鱼秀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以渔富民”。
在全市河长制工作年度考核中,通州连续两年获得第一。今年5月,通州区河长办被国家水利部授予“长江经济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单位”称号,全省仅3家,南通仅1家;二甲镇水利站站长梁慧荣获“最美护河(湖)员”,全国仅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