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这个时候,我们应付上面的考核检查都忙不过来,别说到一家一户去查污水纳管了。”8日中午12点08分,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一门闸村26组村民王财宝屋后来了一群人,揭开污水管上面的盖子,检查有无渗漏。他们是村党总支书记黄浩新、村经管员孙明霞、村现金会计陈海燕。
“今年,污水纳管已覆盖全村70%的农户,运行一段时间后,我们来复验。明年将实现全村覆盖。”黄浩新告诉记者,“基层减负,帮助我们村干部卸下牌子、台账、考核的重压,轻装上阵后,一门心思挑起乡村振兴的担子,服务村民家家跑、户户到。”
一门闸村是南通基层减负试点村。过去,村里各种牌子挂不下,接到通知哪个部门第二天来检查,连夜与规章制度一起换上。每项工作的台账接近一人高,还要天天拍照留痕,发到微信工作群,时常加班加点,为完成“墙面文章”“纸面文章”和“指尖文章”忙得焦头烂额。帮助村干部卸下沉甸甸的负担,得益于一场持续推进的“为基层减负”行动。近年来,如东县持续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大刀阔斧削减“文山会海”,压减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有效遏制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今年以来,如东县委、县政府印发规范性文件、通报类文件同比减少20.95%,召开会议同比减少8.77%;制定督查检查考核计划26项,三年累计减少56项;清理政务新媒体260个,移动工作群393个。特别是村级层面,县级各职能部门不再单独对村级组织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台账和材料填报,对交叉的微信、QQ等群整合使用。
满墙的牌子摘了,微信工作群被清理了,务虚而又耗时的台账、考核大幅度减少,一门闸村8名村干部一门心思扑在乡村振兴上。今年,他们迎着朝霞登门入户,披着星星回家,留下一张南通市生态宜居先进村考核名列第三的成绩单:整村推进水环境整治,打造生态河10条;拆除长期无人居住的破危建筑6000平方米,实施路田分离;生活垃圾分类,日处理4吨的易腐垃圾站投入运行;流转土地5500亩,新增家庭农场22家。
4月30日夜,一场飓风袭来,住在县城的黄浩新第一反应就是赶到村里,组织村干部和网格员挨家挨户查损救人。令他想不到的是,刚到村部,所有村干部都到齐。民调主任夏建新打着手电来到30组陈薛华家里时,只见瓦房倒塌,陈薛华头部鲜血直流,立即开着私家车把陈薛华送到如东县人民医院抢救。“我们8名村干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连夜跑遍全村39个组1930户,抢救伤员2人,组织3户房屋倒塌户安全转移,突击做好报表,将400多户受灾户信息上报。第二天,如东人保公司5名核损员来到村里踏户核损,第一时间理赔到账。”
8月10日开始,一门闸村的老年人开始接种新冠疫苗,8名村干部早上6点驾驶私家车直奔行动不便的村民家里,每天来回接送跑6趟。
“前几年,每项工作在年底都要准备一份台账,填报的信息很多重复,12个社区干部个个扑上去,还要熬到深更半夜。减负后,统一使用规范的模板,专人填报,工作量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领着社区干部验收村道绿化工程、暗渠工程质量的曹埠镇上漫社区党委书记朱广明说,村级台账瘦身把社区干部的精力集中到为村民办实事上来。
“社区干部把‘减法’做在‘真负’上,把‘加法’做在担当作为上,实施2.5公里明渠改暗渠工程,路面从3米拓宽到6米。”31组村民杨素琴说起上漫社区主动“加责”惠民生的事来滔滔不绝。
走进上漫社区228国道沿线,42个废沟塘被生态河取而代之,打通14个组的兴埠路建成通车、振兴路进入摊铺阶段,墩北大道、金桥大道、上漫中心大道全线开工,如东县第一支部纪念馆不到7个月建成交付使用,服务7115名村民、2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的美丽乡村小游园、村民健身公园,也在今年相继建成投运。“为民办实事,今年投入8500多万元,一年干了过去5年没干成的事。”朱广明告诉记者,“轻装上阵,服务村民,我们铆足干劲,加速跑。”
减负减掉了村级组织的负担指数,提升了乡村振兴的治理效能。今年以来,如东实施“头雁领航”计划,选优配强领头雁,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党员代表、乡贤、优秀网格员赋能乡村自治。247个村居的干部扑在一线真抓实干,紧抓快干,埋头苦干,奏响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大合唱,铺开一幅幅生态富民、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的壮美画卷。洋口镇洋口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苴镇街道何丫村当选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掘港街道虹桥村等两个村跨进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行列,创成市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8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市级乡村振兴先进村建设高效高质推进。(记者 杨新明 通讯员 朱肖晨)